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探访储能创新力先锋:四川金时科技转型发展如何以创新实现蜕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4-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与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核心手段,正驱动着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多样化场景需求,以超级电容器为代表的功率型储能技术凭借高功率密度、毫秒级响应及超长循环寿命等特性,在电力调频、新能源波动平抑等领域展现独特价值,推动行业形成多元化技术竞逐格局。在此进程中,四川金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旗下四川金时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创新引擎赋能产业发展,通过持续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实践,成为引领储能领域进阶的标杆企业。ESCN中国储能网专访团队近期深入探访金时科技,解码其通过超级电容器等技术路径构建的创新发展矩阵,展现企业如何以战略远见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能源转型进程。

砥砺前行,铸就储能行业新势力

在国内能源转型加速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化的背景下,储能技术创新正不断突破行业边界。近日,武汉华能阳逻电厂投运的国内首个"超级电容+锂电池"复合型储能调频项目引发业界瞩目,该项目创新整合超级电容的毫秒级响应特性与锂电池的长时储能优势,实现电网调频响应速度提升10倍、调节精度提高4倍的突破性进展,不仅为火电厂节能降碳改造树立技术标杆,更开创了混合储能在电网调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先河。

一家从传统印务成功转型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四川金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锚定超级电容器和新型储能发展赛道,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杨维清教授团队构建的"料—材—器—用"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其自主研发的"耦合超容与锂电混合储能架构",前者负责瞬间高功率调频,后者保障长时间稳定供电,充分解决传统储能系统响应慢、寿命短的痛点。这种双重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了金时科技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领先优势。

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龙泉驿区,占地111亩的金时科技园区内,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上演。金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刘辉坦言:“从印务到储能,看似跨度巨大,但我们始终在寻找技术与资源的契合点。”自2008年成立以来,金时科技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从传统制造业到新能源高新技术领域的蜕变。2025年3月23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金时科技斩获“2025年度最佳系统集成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标志着跨界转型的成功。



其控股子公司—四川金时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自2021年3月创立便以“双碳”目标为指引,与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维清课题组紧密合作,构建起超级电容器“料 - 材 - 器 - 用”全产业链创新模式。凭借专业生产线、顶尖实验生产设备,在核心炭材料研发、超级电容单体及模组制造等方面,实现技术研发与成本控制的国内领先,彻底打破外界对跨界企业“玩票”的质疑。


技术溯源:超级电容器的百年进化与金时突破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史,堪称一部能源技术的进化史诗。从1879年Helmholz发现双电层电容性质,到1969年标准石油公司实现商业化,再到九十年代末的产业化爆发,这项技术始终在突破能量与功率的极限。与传统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以毫秒级响应速度、百万次循环寿命、90%以上充放电效率,成为储能领域的“速度担当”。

创新引领,攻克储能技术难关

耦合超容与锂电混合储能架构:智能协同,突破性能瓶颈

在采访中,金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领头人黄锦霞女士向中国储能网团队详细介绍了金时科技的核心技术——“耦合超容与锂电混合储能架构” 。该架构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实现超级电容器与锂电池的精准智能调度,动态分配功率与能量。超级电容器负责瞬态高功率一次调频,锂电池保障稳定长时能量输出,二者完美配合,实现“瞬态响应”与“长时续航”的精准匹配。相较于传统单一储能系统,该架构大幅提升了调频效率与循环寿命。传统锂电调频受循环次数限制,难以满足电网一次侧快速响应需求;超级电容器秒级响应、百万次长寿命的特点,与锂电形成多能互补,显著优化了调频效果。在技术指标上,金时科技超级电容器内阻低至0.18毫欧,容量一致性偏差控制在5%,远优于同行,为储能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超级电容器场景化革命:多元应用,拓展行业边界

中国储能网团队了解到,金时新能打破超级电容器仅适用于短时高频场景的传统认知,实现了超级电容器在源侧、网侧、用户侧的全面布局。除调频场景外,在用户侧针对电网压降通过能量补偿产品提升电能质量,在风力变桨、备用电源、轨交、数据中心等特殊场景也开发出匹配产品。采用“电容先行 - 电池跟进”策略,结合独创的功率 - 时间”二维解耦算法,将超级电容器应用边界扩展至小时级场景,实现不同时间尺度需求的精准匹配,为储能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液氮消防方案:安全至上,守护储能系统生命线

储能安全至关重要,金时科技的液氮消防方案带来了颠覆性变革。采访过程中,技术团队向中国储能网成员展示,氮气在空气中占比78%,其液态形式液氮作为清洁介质,无毒无害,喷放后不损伤电气元件,实现零污染。其强大的灭火降温能力令人瞩目,5秒内灭明火,1分钟内将pack内最低温度降至 - 150℃以下,有效防止复燃。液氮的惰性气体特性赋予其本质级抑爆能力,精准扑灭火源的同时,对防护区域器件零损伤防护,从根源杜绝次生灾害风险,为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源 - 储 - 控”一体化:系统协同,提升储能综合效能

在“源 - 储 - 控”一体化设计中,金时科技充分发挥耦合架构优势,将超级电容功率特性、锂电池能量密度与液氮安全方案深度融合。利用超容及锂电固有特性,结合液氮安全动态平衡技术,通过“源 - 储 - 控”一体化设计,借助AI仿生模型技术与功率能量数智协同分配,高效响应网端需求,精准测算并快速按需响应,解决了行业内储能产品应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痛点,显著提升储能系统综合效能。


展望未来,引领储能行业新变革

作为耦合混合储能与液氮消防技术的先行者,金时科技在接受中国储能网采访时透露,公司在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方面目标明确。在技术迭代上,致力于开发更高效、安全、环保的储能解决方案;在场景拓展方面,聚焦储热、风光储能、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发挥技术优势,提供创新产品与服务。

“我们不仅要做技术的创新者,更要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金时科技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多次参与超级电容器团标编制的经验,让金时科技具备了引领行业标准的实力。当全球都在为新能源消纳、储能安全、技术迭代焦虑时,金时科技正用创新给出答案——这场始于跨界的革命,或许将彻底改写储能行业的未来。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建模,2030年全球要实现1.5TW的储能系统部署目标才能支撑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整合和保障电网稳定性。然而,目前全球和我国储能系统的部署水平仍远低于这一目标,表明储能产业在国内外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政策环境的逐步优化,以及国际合作的深入,我国储能产业将在未来十年迎来快速扩展的关键时期,不仅将在推动国内能源转型中发挥核心作用,还将为全球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通过这次与金时科技的深入交流,深刻领略了四川金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四川金时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布局新型储能领域的深厚技术底蕴与创新活力。相信在未来,金时科技将继续在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安全稳定与工程应用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培育增长新动能,以生态协同链接全球市场,助力构建更加安全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新未来。


公司邮箱:JINSHITECH@jinshigp.com

微信公众号:金时科技股份

分享到:

关键字:超级电容器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