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人物观点 返回

张永伟:新能源汽车要尽快摆脱“内卷式”竞争

作者:张永伟 来源:瞭望财经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5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开门红”。随着以旧换新、优化消费环境等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车企产品密集发布,出海步伐逐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全年高速增长可期。

接下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要尽快摆脱“内卷式”竞争,进一步完善政策,改善汽车使用生态,构建全球合作新模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市场继续快速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一季度“开门红”

全年将保持高速增长

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

首先,政策扩围发力,市场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销量渗透率达41.2%。

国内市场“以旧换新”等提振汽车消费的政策持续发力,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提供了巨大支撑。比如,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覆盖国四车辆)直接拉动置换需求,截至3月28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已经超过176.9万份。

其次,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快速增长,增速亮眼。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同比增长43.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41.9万辆,同比增长39.6%;新能源商用车出口2.3万辆,同比增长2.3倍,商用车出口增速大幅增长。

在此背景下,不少车企均加快了出海步伐。比亚迪、吉利、小鹏、小米、理想汽车等均透露,将加快汽车出海业务,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

再次,多环节协同配合,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不断优化。2025年一季度,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93.1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2.8。多项政策从新能源汽车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着力,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决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题,推进车险供需两侧改革。

最后,汽车企业利润回暖,但仍处于低位。2025年1-2月,汽车行业收入14808亿元,同比增8%;成本12977亿元,同比增9%;利润620亿元,同比增11.7%;汽车行业利润率4.2%,但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5.6%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

展望全年发展情况,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车百智库预测,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含出口)将超过1650万辆,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50%。

政策方面,“以旧换新”、优化消费环境等系列举措陆续落地,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消费潜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基盘将持续扩大。2025年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退坡,年末或将迎来翘尾行情。

市场层面,智能化与新能源化相互促进、形成双向驱动的良性循环。智能化正成为汽车消费者的关键需求。广汽、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国内头部车企相继发布“全面推进智能化”战略,L2级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产品向8万-20万元主流价格区间加速普及。预计2025年搭载L2级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将达到65%。

此外,目前新能源汽车智电一体化趋势明显,电子电气架构、用户心智层面与智能化契合度更高,智能化渗透率显著高于燃油车,未来智能化将推动电动化进程再提速。

出口方面,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将延续温和增长势头。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整体规模达150万辆。

摆脱“内卷” 优化环境

助力中国车企走出去

展望下一步形势,新能源汽车发展仍需要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首先,需要尽快摆脱“内卷式”竞争。

“内卷”的本质是创新缺乏下的产品同质化,价格战成为主要竞争手段。2024年,超200款车型加入价格战,削弱了整车企业盈利能力。我国汽车制造业利润率由2017年的7.8%下降到2024年的4.3%。2025年在国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大背景下,形势有好转,但也要谨防部分企业出现一些不合规的竞争行为。

一是做好市场激烈竞争下的产品质量监管。如在生产、销售环节,加强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造假、偷工减料及质量问题突出的企业,进行依法依规处理,比如约谈、公开通报、撤销入选《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取消购置税减免资格等。

二是营造良好市场和营销环境,打击造谣抹黑行为,共同抵制夸大式宣传和透支性营销,特别是要保障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合理宣传。

三是引导企业从盲目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创新破除“内卷”。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利用人工智能等工具提升研发效率、降低成本;聚焦战略资源,提升经营效率。

其次,进一步完善以旧换新政策。

以旧换新政策对汽车市场起到了关键拉动作用。2024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超过680万辆,全年零售的新能源乘用车中1/3以上参与了汽车以旧换新,但以旧换新政策仍有改善空间。

一方面,流程有待优化。京东汽车平台调研数据显示,54%的用户对补贴政策和申请流程不够了解,已经享受补贴的用户中,有超过75%的用户希望流程能够进一步优化或者简化。另一方面,政策覆盖不足。2024年新能源单位用车、出租租赁市场缺乏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整体增速较低,可以进一步扩大以旧换新政策覆盖范围。

再次,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生态。

一是优化新能源车险定价。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保险,保费高、定价高、风险高,“三高”问题突显,究其原因,一方面,新能源车使用成本低,客户使用频率高。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采用一体化压铸、CTC、多合一集成电驱等新技术后,零件损坏后只能整体更换,导致维修成本大幅上升。

为此,需要推动主机厂与保险公司协同合作,利用大量理赔数据和事故场景分析,建立科学的新能源车险定价体系,创新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确保保险产品既能满足车主需求,又能控制行业风险。

二是持续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我国充换电网络逐步扩大,但农村地区以及商用车充换电等场景仍存在短板。截至2024年9月底,县域及以下地区公共充电设施数量仅占全国的12.5%,成为农村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关键瓶颈。同时,商用车电动化带动大功率充电需求,2025年将有20多款4C超充型的重卡车发布。

建议按“场景驱动、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原则,在乡镇公共服务机构停车场、乡村旅游景区、乡村客货运站等区域建设快充桩,逐步向偏远乡村延伸;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经济圈货物运输需求旺盛地区,扩大货运超充走廊建设试点,逐步形成区域互联、高效协同的超充网络。

三是加快健全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我国动力电池正逐步进入规模化退役期,预计到2025年,退役量将超过40GWh。当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建议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立法进程,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原则,明确政府各部门在联合管理中的分工与权责边界,厘清整车企业、电池企业、综合利用企业和消费者等参与主体的回收法律责任与义务,完善全产业链溯源管理机制,并加强违法惩戒力度。

最后,构建中国车企参与全球合作新模式。

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全球汽车产业低碳转型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机遇窗口。另一方面,贸易壁垒与地缘政治等问题增加了国际合作的复杂性。尽管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车企正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参与全球合作。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模式,正在从以整车贸易为主向全产业链(包含整车、技术、品牌、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联动出海与本地化生产转变。例如,上汽、比亚迪、吉利、奇瑞、宁德时代、长安等企业在海外建厂布局,积极融入全球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下一步,应加快搭建新能源汽车全球合作平台,与海外国家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对话协作机制。构建互融共生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加强数据跨境合作,推动服务体系互通。用好全球创新资源,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与此同时,要围绕经贸环境、平台建设、法规标准、金融、数据领域,加快完善汽车企业和产品出海综合服务体系,为我国汽车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