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4月27日,近日由国网上海能研院承建的宿迁运河港配售电虚拟电厂与海澜电力虚拟电厂完成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入市注册并正式投运。
作为首个虚拟电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聚合互动调控关键技术”浙江省与上海市省级虚拟电厂示范工程牵头单位,国网上海能研院通过此次两项虚拟电厂工程建设,形成了完整的技术应用工程实践,为新型电力系统新兴主体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样本”与“运营范式”,标志着我国虚拟电厂已进入深化建设与市场化运营阶段。
在国家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区域宿迁运河港,由国网上海能研院打造的依托增量配网经营主体的虚拟电厂通过“物理配电网+虚拟能源网”协同架构,实现虚拟电厂云边端协同控制体系的工程化落地。
该项目于2025年4月27日正式完成入市注册,目前已形成1320.91 兆瓦灵活可调资源池,聚合增量配网区域内外共计200余个分布式资源,涵盖分布式光伏、可调负荷、储能及充电桩等各类资源,其中代理的20家工商业企业首次通过该系统参加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构建起“电网灵活调峰、企业降本增效、新能源高效消纳”的三方共赢生态,为全国200余个增量配网区域提供了新模式范本。
赋能国内最大民营售电公司,全流程数字化激活需求侧“沉睡资源”
国网上海能研院为国内最大民营售电公司海澜电力量身定制的虚拟电厂于2025年1月25日入市注册成功并建成投入运营。售电公司天然具有客户资源,运用虚拟电厂技术完成资源聚合和调度交易,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取更高收益。
该项目聚合2358.61 兆瓦多元灵活资源(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储能、可调节负荷),通过“数据采集-状态感知-优化运营-协同调控-效果评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依托国网上海能研院的技术赋能,海澜电力虚拟电厂不仅显著增强了客户粘性,更通过辅助服务交易、需求侧响应等业务,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升级。
这一创新实践以“技术赋能-模式创新-市场拓展”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全国售电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激活了需求侧资源参与市场,成为售电公司盈利增收的新引擎。
技术矩阵支撑产业应用突破:从“科研示范”到“应用标杆”的跨越
国网上海能研院聚焦能源互联网科技攻关、产品研发、工程示范和成果转化,是国家电网公司唯一专注未来配用电和城市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研究机构。
在虚拟电厂领域,国网上海能研院构建了覆盖“研发-标准-产品-应用”的全链条能力,牵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承担咨询项目及国网科技项目20余项,研发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主侧链分布式可信交易系统、虚拟电厂智慧运营系统、虚拟电厂边缘终端等系列技术产品,国网上海能研院虚拟电厂两项创新成果入选2024年度第一批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参与编制1项IEC国际标准,牵头立项1项ITU国际标准,主导及参与制定10余项国、行、团、企标准,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文)的发布和推进,未来国网上海能研院将持续推动虚拟电厂建设及规模化应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虚拟电厂的建设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和产品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