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交通领域正成为储能开辟新的应用场景,不管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站、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亦或是依托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储能正成为交能融合应用模式中的关键元素。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充(换)电站等场所,储能可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消纳水平、解决配电网供电容量不足、提高综合收益水平。
在西部地区铁路沿线的牵引站,利用集中式光伏和储能实现耦合提高新能源的供电稳定性,作为可靠的备电电源,满足牵引站负荷的绿色可靠用电需求。
在港口和内河航运,布局综合能源一体化项目或船舶充(换)电站,实现光储充(氢)融合应用可满足港口用电设施和电力船舶的绿色用电需求。
在机场,绿色零碳机场也正得到关注,依托分布式光伏、储能、地热、充电桩等构建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实现“零碳”机场。
交能融合因其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模式,在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正实现“跨界”的融合发展。
为规范并促进交能融合技术的推广应用,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近期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融合发展,对于储能的应用模式,文件提出支持公路沿线规划建设源网荷储充一体化项目,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合理配置新型储能,加快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等技术装备和新模式示范应用,推广移动储能充电车等。
以光储充为例,作为交能融合的“排头兵”,备受瞩目,可依托城市充电站、高速公路充电站、港口等建设。
光储充一体化模式通过将交直流充电桩、分布式光伏、储能、负荷等融合建设,接在变压器的低压侧并通过公共连接点与配电网进行交互,通过源网荷储的模式实现与配电网的友好交互,同时建设一套一体化监控系统,实现对光储充多元的全景监测分析并制定多种联合运行策略。
以城市独立光储充一体化电站为例,在白天光伏系统发电,充电桩负载较轻,市电处于并网运行状态时,光伏系统除对充电桩供电外,由于光储充项目一般不允许向电网倒送电,多余的电力可通过储能进行充电,提高分布式光伏的消纳水平;当充电桩负载较重、电网供电能力不足或在峰时电价时段,储能可对外进行放电。
光储充模式的长远发展仍依赖于商业模式的健全,储能的价值如何体现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特别是体现储能与光、充的协同价值。
以海南为例,海南发改委2024年8月发布《关于调整电动汽车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建立充换电设施的峰谷分时电价,储能可在充电桩峰时用电时进行放电,从而通过峰谷电价差获利,对于突破光储充一体化项目中储能的盈利水平低的现状探索提供了解决方案。
整体来说,光储充一体化项目中储能的商业模式仍有待创新,当前的分时电价机制下储能的盈利水平仍较低,未来随着电力市场的加快建设,新能源的全面入市,电力市场的价差预计将有所拉大,可进一步研究完善分时电价政策,同时可研究减免储能和充电桩的需量(容量)电费、健全虚拟电厂模式等提升其多重收益,提升储能参与车网互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