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内卷”与“变局”交织的储能行业,企业该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长期确定性?2025年4月25日,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安”)在杭州重磅发布“安鑫”——业内首个全生命周期全栈闭环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对此作出了诠释。
储能之困:繁荣背后的无效内卷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步入快车道,我国电力系统也在加速由“可控机组平衡可预测负荷”的源随荷动模式向“波动新能源平衡随机负荷”的源荷互动模式转变。储能作为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的关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特别是今年“136号文”出台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将成为历史,未来新能源将不再依赖政策兜底,取消了强制配储的要求,全面通过市场竞争来确定电价。全面市场化交易的背后,储能也真正从“不得不配的成本项”转变为“提高新能源资产收益率” 的核心。
新能安根据典型高耗能行业的负荷用电对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的潜在容量进行了评估,中国工商业储能潜在市场空间超过了500GWh,潜在市场的开发渗透率还不足3%。但这个万亿市场的背后,行业“内卷式”恶性价格竞争也变得日益严重,储能系统从安全性、经济性到全生命周期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在“只追求最低初始静态投资”的乱象下爆发问题。
新能安“安鑫”全生命周期全栈闭环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知名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新能安聚焦工商业储能电站“开发-建设-运营-回收”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基于15,000次长循环昆仑电芯的储能系统,联动苏州金融租赁、深圳华工能源、国网英大、邦普循环科技等公司,在产品性能、可融资性、测算评估、智能EMS、精细运营、保险保障、售后运维、残值回收和企业存续九个环节上持续赋能,真正意义上解决了当下储能电站投资中的诸多不确定性问题,让收益可控,也让储能电站投资回归到了全生命周期高价值的本质。
15超长寿命电芯技术
在产品性能方面,新能安推出的储能系统搭载昆仑15,000次超长循环电芯,基于常见的每天两充两放的运行工况,全生命周期SOH≥70%,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电站15年不换“芯”。不仅省去了第8年的补电技改成本,还可以有效应对峰谷价差变小的风险。
灵活金融方案降低投资门槛
新能安联合中国康富,推出“安鑫储“金融方案,通过”0“首付和一站式建站服务,同时制定了灵活的买断和退出机制,最大程度上解决了用户初始投资难的问题。同时,联合苏州金融租赁,推出“安鑫投“金融方案,融资利率最低可达4%,额度至高可达储能电站合同总价的95%,有效降低了业主和投资方的融资成本。
全生命周期收益精准规划
新能安打造的“天机“工商业储能智能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对用户历史负荷数据的解析与预测,结合厂区光伏出力、实际运行工况下的系统寿命预测以及环境工况模拟,精准规划储能配置方案,同步执行动态收益推演,实现工商储项目全生命周期收益最大化。
智慧策略优化能源管理
同时,推出“天枢“智能EMS系统,通过场站负荷预测,智能调整储能电站充放电策略,不仅可以优化峰谷套利,更能进行智能降需以及优化光伏消纳。
虚拟电厂全局协同调控
本次,新能安联合深圳华工能源推出“源网荷储“一体化灵活调控解决方案,基于通过企业级虚拟电厂一体化平台对各类可调节资源全局协同优化调控,进行动态需量控制、需求侧响应、调峰调频等电力辅助服务以及电力现货交易。
双重保险护航电站价值
新能安为客户提供商业综合责任险,基于超高的赔付额度,为电站全生命周期运行赋予超额保障。并且,联动国网英大集团推出“容量衰减保持险”,基于新能安长循环储能系统,对电站15年全生命周期运行中的逐年SOH进行质保,极大提升了电站全生命周期保险保障以及可交易性的能力。
快速响应服务体系
基于全国超过570个售后服务网点,构建可量化、可保障的系统运维管理能力,承诺所有电站售后问题不过夜,为客户提供“买无忧,用无忧”的极致服务。
循环经济提升现金流
新能安与邦普循环科技强强联合,构建了明确的储能系统回收机制,回收价值预估达储能系统造价的7%,将电站全生命周期财务净现金流提升5%以上。
通过对以上各个环节的深度赋能,结合新能安稳定健康的财务表现和三大板块(用户侧储能、微型车锂电、高功率电动工具锂电)的业务持续增长,真正意义上为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稳定运行和高额收益闭环。
让每一度电都可衡量、可变现、可持续
“安鑫”背后真正的野心,不止于一套产品方案,而是打造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服务平台。未来,当工商业用户面对的是动态电价、复杂能源结构、调节责任制等多维变化时,“安鑫”将成为他们的能源管家、收益助手、安全卫士。因此,“安鑫”不止是一款解决方案,它是新能安对“高质量增长”的定义,是向“价值整合者”的跃迁。
新能安要做的不是博一时眼球,而是赢得15年甚至更久的信任。正如新能安总裁贾琢成所说,“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坚持与价值为伍,做时间的朋友。我们相信,只有与用户在一起,真正为大家创造价值,才能实现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