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规划先行 全力服务分布式光伏高效承载与消纳

作者:张全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5-04-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以来,引领我国能源转型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能源保供贡献了新力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工作手册(试行)》,为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

近期,公司举办2025年第二季度重点工作研讨班,安排部署了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精心编制“十五五”规划等重点工作。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能源电力规划重要支撑单位,立足主责主业,强化务实担当,落实公司重点工作部署,聚焦新业态、新技术、新政策、新问题,在全力推动分布式新能源资源摸底、发展规划、承载力评估、主配电网协同规划等方面开展研究,助力分布式光伏发展。


分布式光伏蓬勃发展

助力能源转型迈上新台阶

进入“十四五”,分布式光伏持续快速发展,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引领产业链发展、带动节能降本增效等方面交出了亮眼答卷。

分布式光伏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3.7亿千瓦,是2013年年底的121倍,占全部光伏装机的42%,占新能源装机的25%。从新增装机看,2024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达1.2亿千瓦,占当年新增光伏装机的43%。从发电量看,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量3462亿千瓦时,占光伏发电量的4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5%,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0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2.87亿吨。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增长,有力支撑我国新能源提前6年实现12亿千瓦装机目标。

分布式光伏成为绿电产业重要支柱。全球光伏电池、组件等核心部件大部分由我国生产,我国已建成先进完备、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制造、设计、安装等全环节产业链体系。分布式光伏作为“新三样”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激活了上下游产业链条,带动了逆变器、柔性支架等细分领域的技术革新,形成“应用场景创新-技术迭代突破-成本持续下降”正向循环。按照光伏系统造价2~3元/瓦测算,仅2024年新增的分布式光伏就为整个产业链创造价值2000亿~3000亿元。

分布式光伏成为普惠民生重要路径。利用屋顶、车棚顶等闲置资源配建分布式光伏,能够有效降低城乡居民、一般工商业企业的用能成本。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等政策落地,引导农村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就近接入、就地消纳。初步统计,仅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内有超过560万农户受益,每年可为农户增收11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约200万个。

“量变到质变”关键窗口期

承载与消纳难题亟待破解

随着光伏组件成本的大幅下降,当前分布式光伏的度电成本远低于工商业电价、燃煤发电基准电价,迸发出强大的市场驱动力。同时,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能耗双控加快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地方政府、外向型企业对绿电需求日趋强烈,分布式光伏不论从需求潜力或开发潜力来看,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如何高效承载与消纳分布式光伏所发电量将是新型电力系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分布式新能源规划空白亟待填补。在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提出新能源发展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发布了“沐光”“驭风”行动方案、各类新能源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规划,但国家和地方均未明确分布式光伏规模布局。近三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分布式光伏装机年均增长48%,分别新增4735万、8589万、9644万千瓦。从各省能源发展规划统计来看,2025年国家电网经营区新能源装机将接近15亿千瓦,远高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预期。

源荷规模不匹配打破就地消纳定位。分布式光伏多在农村地区开发建设,农户平均用电负荷仅2千瓦,但户用光伏平均装机超过20千瓦,源荷规模不匹配,无法实现自身消纳。实际运行中,河南、山东等省份已出现分布式光伏层层汇集向上级电网反送电情况。

源荷时空不匹配引发系统调峰困难。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后,发电出力午间最大,用电负荷晚间最高,电网午间保消纳和晚峰保供应面临较大压力,在用电需求较小的节假日、春秋季更为突出。随着分布式光伏的持续快速发展,主配网“潮汐式”潮流反复,系统特性发生根本改变,系统调峰困难区域将由个别省份向更多省份扩展、困难时段将由春秋季向全时段延伸,给大电网安全运行和系统调节能力带来新的挑战。单纯加大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未来很难满足分布式光伏消纳需求。在当前系统调节成本疏导机制下,其他电源的调峰压力持续加大,市场主体生存空间逐步被挤占,火电等其他各类电源的建设积极性持续降低。

“应接尽接”重任在肩

高效承载消纳亟须规划先行

我国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光伏技术可开发容量远超中远期全国用电负荷。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后,电力平衡和电量平衡难以兼顾。因此,摸清分布式光伏可开发资源底数与布局,是推动集中式与分布式、新能源与储能、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的基础。实现分布式光伏的高效承载与消纳,更需要在规划引领、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市场互动中寻求平衡,服务引导源网荷储一体化等绿电消纳新模式高质量发展。

加强主配微电网统筹规划。面向“十五五”,着眼更好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适应配电网深度有源化发展需求,推动主配电网相互支撑,发挥微电网作用,改变单纯通过大电网兜底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深化分布式光伏接入电力系统承载力评估分析,站在系统视角,按照“主配协同、量率一体”总体原则,统筹负荷发展水平、系统调节能力、新能源利用率指标“三要素”,深化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加快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全力推动分布式承载力国家级评估分析平台建设,为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因地制宜设定新能源利用率,制定分布式新能源规划布局、开发节奏和建设时序提供决策支撑。另一方面,以“分层平衡、分区自治”为方向,统筹源荷储资源布局,统筹一次网架建设及二次系统配置,把智能微电网纳入电网发展全局,提升源荷互补、城乡互济水平,最大限度促进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纳利用。

强化源网荷储协同规划。锚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将分布式光伏出力纳入大电网供需平衡,着力提升地市、区(县)间电网转供能力,分层分区分群引导调节资源配置,科学提升系统整体消纳能力。落实国家发布的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加快推动配电网补短板专项规划实施,从网架结构等方面着力提升农村电网标准化水平,提高供电、接网双向输配电能力,实现分布式光伏应接尽接、便捷接入。结合现代智慧配电网试点示范项目遴选建设,推动实现村域“光-车-储-网-荷”资源优化配置、协同配合、调节平衡,探索实现县域内能源“半自给自足”平衡模式,促进分布式光伏就地就近消纳。着力支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支持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促进电动汽车在乡村普及发展,不断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为分布式光伏消纳创造更大空间。

深化市场与规划影响研究。《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文件出台,未来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将全面由市场形成,并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意味着分布式光伏由电网企业保量保价消纳、通过上网电量按照当地燃煤基准价结算实现“旱涝保收”的收益模式将被打破。未来分布式新能源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入市,在合理稳定预期引导下,逐步形成真实的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供需关系,改变分布式光伏等各类新能源发展布局、重点方向、建设时序,激励储能、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等灵活性资源快速发展,并深刻影响电网规划理念。国网经研院将高度关注市场环境下各类新能源发展模式转变对电网枢纽平台需求的转变,加快推动配电网规划与容量设计理念变革,以更加高效、经济的方式促进能源电力资源有效配置,助力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

分享到:

关键字:分布式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