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虚拟电厂 返回

厦门:管理系统+虚拟电厂 电网负荷调节缩短至分钟级

作者:刘艳 郭芷祎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无人机+AI”,输电线路巡航实现“自动驾驶”;企业虚拟电厂平台可实现分钟级调度;光明电力大模型落地应用……在厦门电网,数智应用场景不断“上新”,深度改变企业和市民的用电体验。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今日在福州拉开大幕。数字化智能化是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数字中国建设浪潮中,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以数智技术驱动电网升级,让电网更加智能、高效、灵活和可靠。厦门全域供电可靠率连续多年居全国50个主要城市第一梯队,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6%,A+供电区域馈线自动化100%全覆盖,为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AI+电力

巡检实现“人在地上站,活在天上干”

“无人机已准备就绪,按照既定路线飞行!”今年4月,在福建厦门500千伏漳金Ⅱ路117号-118号输电通道,厦门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自主研发的输电线路无人机导线精巡技术对山火高发区域进行高频次、全方位智能巡检。1公里多导线巡视仅耗时8分钟。巡视结束后,一份缺陷报告自主生成,发现线树矛盾等2处一般缺陷。

“我们创新使用了单线激光雷达和PID算法控制,无人机起飞后可自动捕捉导线位置,并保持一定安全距离沿导线飞行,极大提升了我们的巡视效率。”厦门供电公司输电中心五级职员陈国信介绍,仿线飞行就像汽车的辅助驾驶,全程无需人工操作。

AI赋能电力巡检,实现“人在地上站,活在天上干”。在电力施工安全方面,AI同样发挥作用。

在厦门18个项目施工现场、336个配电站房,反违章智能机器人“紧盯”着现场作业的一举一动。这款反违章智能机器人是一款融合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技术和图片视频AI识别技术的创新产品,可对登高未佩戴安全带、动火违章、未穿工作服、验电未戴绝缘手套等20种典型违章行为进行精准识别。

2月5日,思明区镇海路发生一起配网故障,仅用了39秒,受影响的用户全部恢复送电。故障“秒级自愈”的背后,源于配网运行装上“智慧大脑”——馈线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定位并隔离故障区域,并判断出新的供电路径,实现非故障区域的秒级自愈。而在传统的人工故障处置流程下,这个过程需要1小时到2小时。今年,全市计划建设1098条馈线,力争实现馈线自动化百分之百全覆盖。

配电网作为电网的“神经末梢”,连接着电力主网和千家万户。厦门供电公司持续夯实数字化基础,优化生产作业模式,促进配电网管理质效提升,加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推动配电网业务重塑、流程再造、管理优化和服务提升,形成了配网抢修可视化应用、电缆资源可视化运维等一系列典型经验,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配电网的厦门样板。日前,厦门供电公司在国网公司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区评选中,以卓越成绩脱颖而出,成为仅有的10家示范区单位之一。

管理系统+虚拟电厂

电网负荷调节缩短至分钟级

当用电紧张时,传统电力调控模式一般采用错峰、避峰等有序用电措施。如今,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过巧妙的“加”法和“减”法,便可以调节电力供需。

工业生产、空调、充电桩、储能……打开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用户侧多类可调节负荷资源已接入该系统,厦门供电公司营销部智能用电管理师游元通向记者介绍:“你看,用户侧可调节负荷累计达80万千瓦,超过全市最高用电负荷的10%。”

值得一提的是,在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有7家企业“虚拟电厂”平台。“过去,当电网负荷存在缺口需要启动负荷管理措施时,我们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通过电话或短信通知企业,企业再安排生产排班,错峰用电。”游元通说,“虚拟电厂”的加入,使得用电负荷高峰期间的压降效率由原先的24小时以上,缩短到分钟级,并且达到精准调控。电网在用电高峰的快速应对能力显著提升。

在厦门ABB工业中心,屋顶安装的太阳能光伏板连绵成片,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在阳光照射下,这些光伏板源源不断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厂区提供清洁绿色的能源。园区智慧管理平台对接供电公司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实现需求侧的灵活响应。“平台可以实时告知电网当下有多少负荷可以调整。当电网指令下达时,可在一分钟之内将负荷调整到位。”火炬新源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悉,园区拥有2500千瓦可调负荷,相当于200多户居民的用电负荷。

“特来电‘虚拟电厂’平台聚合了2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可调节负荷共计2.1万千瓦,可调节负荷量在厦门充电运营行业位居前列。”厦门市特翔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林巍威介绍,除了获得充电服务费外,特来电还能通过参与需求响应,配合电网调度获得能源交易的增值收益。

事实上,厦门电力整体供需平衡,一般是局部区域在夏季用电高峰可能存在负荷缺口。游元通告诉记者,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结合电网拓扑结构,实现负荷资源分层分区管理,实现管理颗粒度最小化。“负荷管理颗粒度越小,负荷调节越精准,从而保障用电高峰时期电网平稳运行。”

大模型+电力

“超级大脑”驱动业务转型升级

今年,厦门供电公司加快构建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核心的创新应用体系,面向电力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等全产业链提供专业化智能化服务,标志着厦门供电公司数智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光明电力大模型是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的国内首个千亿级多模态行业大模型。“如果说通用大模型像‘通才’,那么,光明电力大模型就是电力行业的‘专才’。”厦门供电公司数字化部技术专家廖晔说,光明电力大模型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人工智能专家,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做好供电服务提供“超级大脑”。

光明电力大模型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在电网规划方面,辅助业务人员实现电网网架问题的精准诊断并及时“对症下药”,精准定位重过载设备,从运行方式、设备容量、网架结构、负荷特性等方面推理问题成因,给出解决建议。在电网运行方面,通过光明电力大模型强大的智能交互和推理决策等能力,可快速生成满足调度运行高实时性、强可解释性需要的负荷转供策略。在客户服务方面,可实现供电方案智能编制,实现了作业模式新突破,带来了客户办电新体验。在电力应急方面,构建了电网灾损预测、抢修资源调派等智能体应用,帮助应急指挥部门快速生成应急策略。

“现在越来越多的同事已经开始使用大模型来帮助编制各类专业报告,我们还成立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种子团队,加快推动各类创新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厦门,赋能电网高质量发展。”廖晔说。

分享到:

关键字:虚拟电厂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