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科研经费分配新规:五项资金资助谁?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时政 发布时间:2015-01-09 浏览:0次

体系重构:五项资金如何分配?

NO.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

NO.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和产业化目标。

NO.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熟悉的科技部管理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改委、工信部共同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农业部、卫计委等13个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都将纳入进来,整合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NO.4 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NO.5 基地和人才专项:支持科研基地建设和创新人才、优秀团队的科研活动。

整合优化:杜绝“多头申报”“跑部钱进”

目前在我国有上百个科技计划项目,而直接管理这些项目的国家机关有40多个,管理“九龙治水”、财政资金“天女散花”现象可见一斑。“庞杂的体系,造成了科研项目重复申报、科技计划碎片化等种种弊端。”

这种体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科研项目多头申报、科研人员“跑部钱进”、项目经费缺乏监督等。中国农科院有关负责人曾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该院2012年各研究所申报科研项目渠道平均多达21个,其中来源渠道最广的3个研究所分别为43个、34个和25个。

整合形成的新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既有各自的支持重点和各具特色的管理方式,又彼此互为补充,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跨计划协调机制和评估监管机制,确保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形成整体,聚焦重点,且避免交叉重复。

职能转变:政府退后,权力放交专业机构

政府职能转变,从项目的日常管理和资金的具体分配中解放出来后,将依托专业机构具体管理项目。

对专业机构的遴选:主要是对现有具备条件的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进行改造,形成若干符合要求的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并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参与竞争,推进专业机构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要依托专业机构具体管理项目,也要规范专业机构的行为。一是明确了专业机构的确定程序,二是对专业机构的资质作出了规定,三是对规范专业机构的运行提出了要求。

疑问:专业机构会不会成为“二政府”,滋生新的权力寻租?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政府松手,将权力交给专业机构,会不会导致从“跑部门”到“跑机构”的异化?如何加强对专业机构的监管,避免权力寻租和黑箱交易?

科技部科研条件和财务司司长张晓原说:“政府并非放手不管,而是要与专业机构签订委托协议,并制定规范和统一的项目评审规则。科技部、财政部定期对其履职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并且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可以说,监管力度是大大加强了。而且专业机构也是动态调整的并接受社会监督。”

随着专业机构的介入,科研经费的动态调整机制也将更加明晰,科技计划专项基金从立项到结项,不再是一成不变,甚至有可能被提前终止。

在放了一部分权的同时,科技部则加强对科技计划实施绩效的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完善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对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工作人员的责任倒查机制,开展“一案双查”,即在查处追究有关承担单位和个人责任的同时,倒查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是否存在管理漏洞,是否有工作人员在项目管理中存在渎职或以权谋私等行为。

有专家称,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科技投入的管理将出现历史性转折。

(内容据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分享到:

关键字:科研经费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