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正在加速虚拟电厂规模化建设。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完善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等机制。在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初期,可结合实际适当放宽准入要求,并根据运行情况逐步优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虚拟电厂的参与打破了传统发电企业和电网运营商主导的市场格局,增加了市场的竞争性。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的政策不仅优化了市场结构、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还通过灵活的市场准入机制鼓励了技术创新,同时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关键支持。这些举措将为我国能源转型和电力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提高市场竞争力
《意见》明确,虚拟电厂可按独立主体身份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各类分散资源在被虚拟电厂聚合期间,不得重复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意见》还提出,要加快推进辅助服务市场向虚拟电厂开放,针对虚拟电厂特点完善交易品种和技术要求。
在业内看来,规定分散资源在被虚拟电厂聚合期间不得重复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和潜在的市场混乱。这一机制确保了资源的集中调度和高效利用,同时维护了市场公平性。
国网宁夏电力营业处副处长郑小贤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我国经过多年的电力市场建设,在空间上已覆盖省间、省内,在时间周期上已覆盖多年、年度、月度、旬和日前、日内,在交易标的上覆盖电能量、辅助服务等交易品种。虚拟电厂作为电力领域的新型主体代表,拥有先进的信息控制技术和管理手段,兼具“发用电”特性,在响应市场价格信号和参与多品种交易方面更具优势。
“特别是需求侧响应,其资源地理位置相对分散,难以直接统一调控。”郑小贤表示,虚拟电厂运营商通过分类细化资源、运行策略优化、加装虚拟电厂终端等,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模型和先进的量测技术,可以聚合、调控需求侧资源。
参与《意见》编制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兆瓦云公司总经理刘沅昆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虚拟电厂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开发多元化的交易品种,以及建立清晰的价值传导路径。随着我国新能源消纳需求日益增长,电网调峰压力持续增大,分布式能源就地平衡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现实需求,应设计相应的价值引导机制,并将其固化为可操作的电力市场交易品种。
刘沅昆表示,虚拟电厂在我国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需求响应阶段。虚拟电厂以需求响应的姿态崭露头角,应对东部和南部地区用电紧张和四川枯水期电网的紧急考验,这是有序用电政策的延伸。二是参与辅助服务市场阶段。随着新能源的高速增长,虚拟电厂开始参与辅助调节任务,从火电厂发展到用户侧,纷纷参与调峰。三是电力现货市场阶段。现货市场的兴起为售电公司带来了灵活性套利的机遇,虚拟电厂在这一市场中也正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四是分布式新能源资产的聚合阶段。当前,随着分布式光伏和工商业储能等资产的渗透率提升,其影响力日益增强,虚拟电厂将这些资产进行聚合,进入电力市场,参与主网和配网任务,开创了新的运营格局。
增强市场准入灵活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省级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结合职责,明确并组织发布虚拟电厂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的规则细则。在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初期,可结合实际适当放宽准入要求,并根据运行情况逐步优化”,为虚拟电厂参与丰富的市场类型提供政策基础,还给予虚拟电厂一定的发展空间,能够结合发展进程逐步优化。
“各地区根据虚拟电厂不同发展时期管理、技术特性,通过健全标准体系和市场规则,建立面向电能量、辅助服务市场的差异化市场准入和交易结算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释放需求侧灵活调节潜力。”郑小贤认为,同时,通过健全虚拟电厂参与调频、备用、爬坡等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的机制,丰富交易品种,既能提升虚拟电厂参与市场活跃度,还可以提高虚拟电厂盈利水平。
业内普遍认为,《意见》明确在虚拟电厂参与市场初期,可结合实际适当放宽准入条件。这一措施降低了市场进入门槛,有助于吸引更多参与者,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市场活力。尤其是根据运行情况逐步优化准入规则,能够确保市场机制的科学性和适应性,避免“一刀切”政策带来的阻碍,同时为虚拟电厂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当下,分布式能源资产,尤其是分布式光伏正迅速崛起,投资主体构成也愈发多元,除了传统能源央企外,还包含地方国资、民营企业以及个人等各类投资者。对于这些分布式新能源资产而言,进入电力市场既面临市场波动的重大挑战,也蕴含以技术升级来实现保值增值的重大发展机遇。”刘沅昆分析,如何有效融入市场、提升运营效率,成为投资主体面临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虚拟电厂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虚拟电厂技术,将有助于提升分布式资产的管理效率和投资回报,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虚拟电厂既要实现电网调节的重任,也要兼顾分布式新能源收益,二者是统一的。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后者也许更具规模化发展的内生需求。
建议纳入现货出清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意见》时指出,尽管近年来广东、山东、山西等省份在虚拟电厂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全国范围内虚拟电厂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各方对于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功能定位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适应其发展的管理要求、市场机制和标准体系也亟待完善。
国网山西电科院电力负荷特性实验室副主任张敏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建立源网荷储灵活高效协同互动机制,将虚拟电厂的调节能力纳入现货市场出清,确保其运行与供需形势无缝衔接,这是最大限度促进新能源消纳和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关键。”
张敏进一步强调,构建虚拟电厂标准化运行管理及技术服务体系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可信调控技术及可信调节能力评估等技术,可以为虚拟电厂标准化、规范化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提供必要的分析和建设基础,从而实现虚拟电厂的统一接入、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化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虚拟电厂有望通过多市场联动,例如跨省交易等方式提升收益。实际上,技术与组织层面的挑战并非不可逾越。只要市场机制健全,无论是技术提供方、资源拥有方还是各类组织方,都将能够找到自身合适的参与方式和盈利模式,共同推动虚拟电厂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