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昨日立夏,而在此之前,重庆多地气温已飙升至最高35℃,提前开启“盛夏模式”。这让左涛神经紧绷:“根据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信息,今年全市高温日数依旧偏多,迎峰度夏又将是一场硬仗。”
左涛是国家电投重庆合川发电有限公司(双槐电厂)(以下简称合川发电公司)总经理,而双槐电厂是全市九大主力火电厂之一,也是重庆每年夏季供电的主力军。左涛将微信气象群与电力调度群设置了置顶,时刻关注气候温度变化和发电机组运行指令,为即将到来的迎峰度夏做足准备。
合川是我市能源最丰富的区县之一,不仅火电能独当一面,水电装机容量也达到74万千瓦。此外,合川天然气探明储量达1916亿立方米,还布局有我市首个百万千瓦集中式农光互补试点和西南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新型储能电站。去年,该区发电总量122亿千瓦时(度),约占全市发电总量的12%。也就是说,在重庆,每用8度电,其中就有1度来自合川。
“今年,我们提出打造重庆综合能源基地,着力构建水火生、风光储、煤油气等多能源互补发展新格局。”合川区发改委主任代金川表示。
“最热”夏天后
仅用88天建成“超级充电宝”
2022年,重庆遭遇极端高温天气,随之而来的,还有迅速攀升的用电负荷需求。那年夏天,左涛和员工直接把铺盖卷儿背到公司,时刻盯着调度数据,保障煤炭快进快出,同时确保随时能检修发电机组。
“那段时间,几乎每天眼睛一睁开就是各种数据,和电力负荷、用电缺口、温度情况,每一项都牵动人心。”左涛说,特别是在锅炉旁和在户外检修的一线工人,每天都顶着烈日高温作业。
2022年,合川发电公司年发电量达到91.5亿千瓦时,占全市统调发电量10.8%,为全市能源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次高温大考后,合川迎来新使命——新建一座西南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储能电站。
“这件事2023年4月才定下来,要求7月底就完工投用,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合川区发改委党组成员、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英明回忆,业内建成一座储能电站至少需要6个月,而当时留给合川发电公司的时间仅有3个多月。
面对挑战,合川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发改委研判土地使用情况,筛选闲置地块,同步推进征地报批、文物报告等程序,自来水、电力、交通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多方努力下,4月30日,合川发电公司顺利拿到地,5月1日,项目正式动工。
施工过程也困难重重。“铺设电缆时,由于场地环境复杂,电缆需要拐多道弯,粗电缆无法轻易实现弯折,只能根据现场情况逐一想办法解决。”周晓林说,大家长时间顶着烈日施工,汗水就没干过,手上的活却丝毫没有放慢。
另一头,合川发电公司3名员工远赴北京、山东、河南,直接蹲守在制造商的生产车间,全程跟踪设备生产进度,一守就是20多天。
6月10日,第一节电池舱进场吊装。“吊装电池舱的吊车重达500吨,为确保万无一失,团队提前一周开始论证。”周晓林说,他们换新土、铺石子、垫钢板,造了一条“新路”,才让电池舱顺利进场,之后仅用24天就完成了所有主设备吊装。
经过88天日夜奋战,储能电站在当年7月27日完成全容量并网试验。仅需两小时,这里就能储满48万度电,可同时满足28万户居民高峰时段用电需求。
“这个‘超级充电宝’为未来打造新的储能项目提供了示范。”左涛说。
形成多能互补能源格局
今年力争能源综合产值120亿元
对于重庆这样一个工业城市而言,能源保障至关重要。今年,合川提出打造重庆综合能源基地,通过“水火生、风光储、煤油气”多能互补、融合发展,为保障全市能源安全当先锋、打主力。
“这不是空穴来风。”代金川说,重庆的能源结构特点为无煤、少水、有气,能源问题主要体现为煤、电供需紧张,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能源保供压力持续加大。
他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市电力装机容量2993万千瓦,据测算,“十四五”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6.4%左右,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620亿千瓦时,电力缺口1203万千瓦。在坚持“外引内增、多措并举”前提下,急需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有效提升市内电源保障能力。
合川恰恰拥有打造综合能源基地的禀赋。
“首先是我们靠近全市能源消耗负荷中心,说通俗点就是靠近全市的用电‘大户’,输电距离短、损耗小。”李英明说。
其次,目前合川的火电已能独当一面,同时得益于三江汇流的天然优势,嘉陵江利泽航电枢纽等一批水电站先后投用,水电装机容量达74万千瓦,再加上192万千瓦的火电装机容量,两者相加已占到全市总装机容量的9%,未来双槐电厂三期投产后,这一比例将再次提高。
同时,合川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916亿立方米,现有生产井101口,今年预计产天然气2.5亿立方米。大庆油田也计划在合川投资近20亿元,部署探井20口。
第三,合川还在风电和光伏发电两方面发力。
华蓥山平均海拔700米,山顶海拔约1200米,年平均风速4.6米/秒,具备开发价值。合川已与国电投重庆公司签订投资开发协议,总投资4.2亿元,建设装机容量6万千瓦风电项目,计划今年底开工建设。
光伏发电方面,合川已与国能重庆公司、国家电投重庆公司分别签订投资协议,将建设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150万千瓦,计划今年开工建设52万千瓦。同时,合川可建设分布式光伏的公共屋顶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已与华能杭州临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几重优势叠加下,合川的综合能源产业版图已具雏形,今年该区将力争综合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
变废为宝
打造百亿级热电联产循环经济产业
从双槐电厂出发,步行900多米,就能看到重庆蓝洋华悦洗涤服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连接这两家企业的一根银灰色管道里,藏着能源循环利用的秘密。
“管道输送的是双槐电厂发电产生的蒸汽,我们利用蒸汽的余热对床单、被套、枕巾、浴巾等进行消杀。”蓝洋华悦总经理刘昭军说,高温消杀是洗涤行业必备环节,需要大量稳定热能,如果自己安装锅炉产热,成本很高,多数企业难以承担,靠着电厂释放的这股“余热”,公司可节约一半以上成本。
合川发电公司商务部主任苏伟说,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蒸汽冷却成本高,将其输送给其他企业,不但能降低成本还能增加收益。目前公司每年产生约200万吨蒸汽,已投产3个供热项目,年供汽量约2.1万吨,仍有大量闲置蒸汽待开发。
除蒸汽外,双槐电厂产生的干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物也蕴含巨大价值。去年双槐电厂累计产生干粉煤灰50.9万吨、脱硫石膏26.6万吨。依托这些资源,合川正加速推进双槐热电联产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目前,已有15家企业入驻该产业园,涵盖建筑、房地产、商贸、服务业等领域。其中,重庆骥鹏环保有限公司污泥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全年可处理30万吨污泥,这些污泥与煤掺配后送入锅炉燃烧,产生蒸汽发电,剩余蒸汽又可以再次利用,每年可节约标煤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7万吨。
“我们还准备上马酵母生产、豆制品生产、新型石膏建材、生物竹炭等10多个项目,加速扩大园区体量,并同步推进建设日处理量1500吨的污水处理厂,为项目做好配套服务。”双槐镇宣传委员任琴琴说,双槐电厂三期将于2027年建成投用,装机规模将达392万千瓦,位居全市第一,届时合川热电联产循环经济产业有望迈向百亿级,为全市产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能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