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一键操作实现核电机组自动化启停,200万组/秒的数据流全天候捕捉设备“生命体征”,核电厂融合通信网络让信息传输驶入“高速公路”……记者从4月27日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上获悉,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智能核电”正式发布,对我国核电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智能核电”是中广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包括智控平台、智驭平台以及云链系统,通过与智能算法相结合,能够进行精准故障预判、预警和寿命预测,实现设备“按需维保”,进而提高机组能力因子和设备可用小时数,有效降低核电站运维成本,创造了精准运维新模式,推动智能技术在核电行业实现了从辅助工具到自主决策中枢的转变。
“‘智能核电’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重构核电站的‘思维方式’。”中广核智能核电战略专项总设计师、集团型号首席专家郭景任表示,“智能核电”致力于打造具备自感知、自诊断、自趋优、自适应特征的智能核电站,将有效提升核电厂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据悉,“智能核电”系列产品已完成软件、硬件开发和测试验证,部分产品已在岭澳一期等在役核电机组试点应用。在机组试点应用过程中,“智能核电”展示出极强的“预见性维护”能力。通过将实时记录的主泵“健康档案”与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学习比对,“智能核电”比现有报警系统提前20天发出设备预警信号。
“‘智能核电’如果能加速应用于核电机组,对提升机组本质安全水平、降低运维成本等都将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映坚表示。
“‘智能核电’共包含机组启停顺序控制和工艺成组控制、智能巡检和重要设备智能运维等38项研发成果,将作为中广核新建核电站的标准配置,并将在新开工的‘华龙一号’机组中全面应用。”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宁小平表示,“智能核电”是中广核战略专项的重要成果,中广核将集聚科研力量,加速构建核电全生命周期数据标准和基础平台,形成覆盖研发、设计、建造、运维的全链条数字化能力,全面提升核电机组整体效能和技术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