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研究与解读 返回

五部委联合下发!储能行业迎最严安全大考

作者:刘亚珍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5-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5月7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从电池系统本质安全、项目论证评价、标准规范完善、监管责任落实、部门联动机制到企业主体责任,六大维度勾勒出中国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的升级路径。

这份文件的出台,既是对近年来储能电站安全事故的深刻反思,更是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中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防线的关键落子。当储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安全政策体系的完善正成为决定产业生命力的核心命题。


储能安全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共性挑战,从韩国储能电站火灾到美国加州热失控事件,事故频发倒逼各国政策体系加速迭代。欧盟以《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为框架,将安全要求嵌入碳足迹核算,要求2027年起进入欧洲市场的储能电池必须配备数字护照,全程追溯原材料开采至回收数据。德国更进一步,强制500千瓦时以上项目通过VDE认证,涵盖电气安全、热管理等127项严苛指标。

美国则通过立法强化监管穿透力,《通胀削减法案》将储能纳入联邦消防安全体系,要求1兆瓦时以上项目配备早期预警系统并提交热失控模拟报告;加州更设定500米居民区安全距离,建立24小时监测平台直连应急指挥系统。东亚的日本另辟蹊径,以财政杠杆驱动技术升级,对采用固态电池的项目给予30%投资补贴,而传统液态电池项目需缴纳安全保证金,差异化政策正迫使企业加速下一代电池技术研发。

相较于海外路径,中国储能安全政策呈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特征。国家能源局此次通知可视为政策拼图的最新一块,其与既有法规形成有机衔接。

在标准制定层面,2023年实施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已明确电池舱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泄压面积不低于0.2平方米/立方米等硬性指标;在监管机制上,应急管理部2024年启动的“储能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要求各地消防部门将储能电站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名录,并建立“一站一策”风险档案。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工具的创新组合。国家发改委在2025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透露,正在研究将储能安全信用评级纳入电力市场准入条件,安全等级达不到A级的项目将无法参与现货市场交易。这种市场化约束机制与行政监管形成互补,促使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提标。

地方层面,山东、江苏等省份已试点储能安全责任险,要求项目业主按装机容量缴纳保费,发生事故时由保险公司先行赔付,再追溯责任主体,这种风险分担机制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安全监管压力。

政策的升级也正在重塑着储能行业竞争逻辑。头部企业已率先行动,宁德时代推出“永不起火”磷酸铁锂4.0电池,通过材料改性将热失控触发温度提升至320℃;比亚迪开发出“蜂窝状”结构电池包,单个电芯热失控时火焰被限制在独立舱室内,确保系统级安全。但技术突破仍需管理创新配套,某央企新能源分公司负责人坦言:“现在建储能电站,安全投入占初期投资比例从5%提到15%,但后期运维成本反而下降30%,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优。”

政策倒逼下,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迎来发展机遇,中国电科院2024年储能检测业务量同比增长87%,其新建的全球最大储能安全实验室可模拟零下40℃到零上80℃极端环境。数字孪生技术也开始应用,远景能源开发的储能电站数字孪生系统,能提前72小时预警电池内阻异常,将故障发现率从65%提升至92%。

当政策、技术、市场形成合力,储能安全治理仍需破解三重矛盾:一是快速扩张需求与安全验证周期的矛盾,新型电池技术从实验室到工程应用的安全验证标准尚存空白;二是政策地方性差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矛盾,部分地区“一刀切”的安全距离要求制约了分布式储能发展;三是成本传导机制不畅与用户价格敏感的矛盾,安全投入增加的0.1-0.15元/Wh成本尚未完全通过电价机制疏导。

国家能源局此次通知中“加强部门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的表述,或为破解困局提供钥匙。据悉,能源主管部门正联合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构建全国储能安全信息平台,实现电池编码追溯、事故数据共享、黑名单企业联动惩戒等功能。当安全监管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治理,中国储能产业或将率先找到规模化与安全性的平衡点,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具体原文如下: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政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