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浸没式储能技术是近年来储能热管理领域最具革命性的创新之一,其核心原理是将电池组或储能模块完全浸没在具有高绝缘性和优异导热性能的冷却液中,通过直接接触实现高效热交换。与传统风冷和间接液冷技术相比,这种"全浸没"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储能系统的散热方式,为高能量密度电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温度控制解决方案。
01
组成与工作机制
典型的浸没式储能系统由几个关键组件构成:电池模块(通常采用锂离子电池)、特制冷却液、密封式电池舱、液循环系统以及热交换器。在工作状态下,电池产生的热量会迅速传导至周围冷却液,冷却液通过自然对流或强制循环将热量带至热交换器,最终由外部冷却系统(如冷水机组)将热量排出。这一过程实现了电池与冷却介质的直接接触换热,其热传导效率远超传统散热方式。
表:浸没式储能与传统冷却技术对比
02
冷却液
冷却液在浸没式储能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堪称系统的“血液”。理想的冷却液需要具备高导热性、高比热容、良好的绝缘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冷却液主要有氟化液、改性硅油、矿物油等。
氟化液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低毒性以及良好的绝缘性能,其闪点和燃点较高,能够有效降低火灾风险。改性硅油则以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受到关注,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性能。矿物油则因其成本较低、资源丰富,在一些对成本敏感的应用场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不同类型的冷却液在性能和应用场景上各有侧重,选择合适的冷却液需要综合考虑储能系统的具体需求、运行环境以及成本预算等因素。例如,在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场合,氟化液可能是更优的选择;而在一些对成本控制较为严格的应用中,矿物油可能会被优先考虑。
03
优势
(一)卓越的热管理性能
浸没式储能系统能够实现对电芯的360°全方位散热,有效降低电芯的运行温度,缩小不同电芯之间的温差。在实际应用中,电芯运行温升不超过5℃,不同电芯温差小于2℃,远优于传统的风冷和冷板液冷技术。这种优异的热管理性能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还能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二)安全与消防一体化
浸没式储能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冷却液不仅能够有效散热,还具备主动消防功能。电芯与空气和湿气完全隔绝,杜绝了外部环境引发的短路风险。即使在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冷却液也能够瞬间包裹热失控电芯,阻止火势扩散,实现热失控的“零蔓延”。
(三)系统效率与经济性提升
浸没式储能系统的整体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与传统的冷板液冷系统相比,其AC侧效率提升了约2个百分点。此外,由于冷却液的高效散热性能,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降低能耗,从而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显著的经济性优势。
(四)运维简便与长寿命
采用静态浸没式液冷技术的储能系统,冷却液不循环,减少了冷却液的性能衰减,大幅提升了冷却液的使用寿命。同时,系统内部没有循环油路和压力,降低了泄漏风险,使得运维变得更加简单高效。模块化抽屉式设计进一步提升了运维的便捷性,降低了运维成本。
04
前景
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储能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浸没式储能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储能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能够满足电网侧、电源侧以及用户侧储能的需求,还能在数据中心、电动汽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