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返回

郭欣:西班牙大范围停电的教训与启示:中、德对策比较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风能》 发布时间:2025-05-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4月28日,西班牙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范围停电,经济损失估计高达4亿~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73亿~81.83亿元)。至于事故原因,目前虽未有官方说明,但西班牙电网公司的事故报告与媒体披露的技术细节,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分析基础。本文结合此次事件,围绕政策启动时机、实施保障机制和预防性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事故原因,并将其与中国和德国的应对机制进行比较,期待能够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发展带来启示。 

政策启动的时间节点

一、电网联网

根据西班牙电网公司的信息,事故初期电网瞬时损失约2 GW光伏发电功率,1.5 s后发生第二次光伏脱网,触及频率下限。最终,西班牙与法国之间的电力联络线因保护装置动作而断开,导致西班牙电网与欧洲大陆电网解列,转入孤网运行状态。

由于地理位置位于欧洲大陆电网边缘,西班牙政府长期致力于加强跨境电力互联,尤其重视与摩洛哥的联网建设。目前,西班牙与摩洛哥之间已建成两条电力互联线路,分别于1997年和2006年投运,每条线路的传输容量为700 MW。2019年,双方签署建设第三条互联线路的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约1.5亿欧元,由两国平摊。根据协议,将新建一条400 kV交流输电线路,传输容量为700 MW,计划于2026年年前投运。

从时间节点来看,新线路的投运时间较事故晚了约一年,结果导致西班牙电网在2021年和2025年先后两次与法国电网发生解列,凸显出跨境互联建设滞后在极端情境下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二、一次调频

欧洲一次调频的最大响应能力为3 GW(相当于两座大型核电厂同时发生故障),而这次西班牙大范围停电的光伏脱网功率已经超过2 GW,说明欧洲的一次调频裕度显得不足。事实上,欧洲已经在讨论是否需要在一次调频的基础上增设快速频率响应,但迟迟未能形成欧盟的法令,而英国则率先实施了相应的法规。这也充分表明了政策启动时间节点的重要性。

三、瞬时备用

瞬时备用主要是指为电网提供所谓的旋转备用。对于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国家来说,由于退煤弃核,电网的瞬时备用普遍不足。在大规模停电发生前,西班牙的电力界仍在讨论是否应引入瞬时备用。尽管事故的发生促使相关法律加速出台,但在时间上稍显滞后。此外,西班牙电网公司曾强调该国具备足够的瞬时备用,显然忽视了这一能力在区域分布上的不均。事实上,事故发生前,西班牙电网已出现短时低频振荡的迹象。

德国的瞬时备用整体上充足。2024年5月14日,德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一度达到117%,该国境内传统电厂已无法独立支撑电力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必须依赖邻国(如法国、波兰和捷克)的传统电厂提供支持。然而,一旦电网发生解列,德国部分地区的瞬时备用将可能出现短缺。这与西班牙在2025年4月16日整天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100%的情况颇为相似。理论上,德国同样存在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的风险。因此,德国从今年开始通过市场采购瞬时备用,监管政策层面也已率先行动。

根据德国输电公司的研究,只需大约1/3的风电和光伏电站具备提供瞬时备用的能力,便足以满足系统的总体需求。如果逆变器性能足够优良(如采用高端逆变器),则可通过软件升级实现该功能。换言之,要么新建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具备瞬时备用能力,要么通过增加构网型储能来补充。德国输电公司已发布相关技术规定,相应成本可计入系统辅助服务费用,由所有电力用户共同分摊。

中国的电网电压等级高、覆盖范围广,因此,相关部门历来高度重视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尽管电网惯量支撑相对充足,国内多家厂商已提前推出构网型储能产品,为满足未来的需求做好准备。

实施保障机制

一、云穿越效应与低电压穿越

西班牙停电事故发生后,有媒体报道和评论指出,部分光伏脱网地区出现过电压不稳定问题。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由“云穿越效应”所致。

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曾在《光伏电站输出与云穿越引起的波动性》白皮书中指出,云层导致的辐照波动对光伏并网构成了特殊挑战。由于光伏组件对辐照变化反应极快,在云层遮挡下,发电功率可能在数秒内剧烈波动,幅度甚至超过电站额定容量的50%,且这种波动可能会反复出现。这还可能会造成无功支撑不足,从而进一步引发电压不稳定问题。

为应对上述挑战,欧洲多国相继出台过相关并网技术要求。例如,“低电压穿越”功能要求逆变器在电压跌落时保持并网不中断,并提供一定的无功支撑;当电压降至额定值的50%以内,且持续时间不超过0.2 s时,设备应保持不脱网。“高电压穿越”要求逆变器在电压短时升高时不得立即断开;“动态电压支撑”要求逆变器在电压异常期间主动吸收或输出无功功率,以帮助恢复并网点电压,而不是被动等待电压回归正常范围。

根据欧洲电网的统一规定,风电和光伏设备必须满足包括低电压穿越在内的多项技术要求,以防止“云穿越效应”引起的光伏脱网现象。如果西班牙媒体的报道内容属实,这可能说明西班牙尚未建立相应规定的有效实施与监管机制。

德国较早便实施了上述三项并网要求,并配套建立起严格的检测和监督体系。截至目前,该国尚未出现过类似的脱网事故。德国光伏电站普遍采用高端逆变器,技术质量也为系统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比之下,中国的光伏逆变器企业众多,行业“内卷”严重,头部厂商多选择开拓海外市场以维持竞争力。这一趋势值得相关主管部门关注。

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西班牙约有60%的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接入在输电网层面,属于集中式可再生能源。而德国约有95%的可再生能源接入配电网,属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换句话说,德国发生“云穿越效应”及“低电压穿越”问题的概率远低于西班牙,且即便发生,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小。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德国并未通过行政指令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而是通过市场机制自然实现的。

中国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制度体系,从早期依靠政策引导与财政补贴,逐步转向以法律法规、并网机制和市场化激励为核心的多层次保障机制。目前的发展重点正从“简单接入”转向“源-网-荷-储”协同、“市场交易”参与和“数字化”运营管理,标志着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已从试点探索阶段,进入规模化、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 

预防性措施

西班牙此次大范围停电之所以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恢复,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

一是制定了应急分区域的预案。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可以立即按预案启动恢复程序,避免了调度混乱。

二是拥有大规模的已并网风电与光伏发电装机。在黑启动机组搭建起电压/频率基准后,可再生能源能够瞬时释放数十吉瓦电能,成为恢复工作的“强力推进器”。

三是跨境电源支援。除法国外,西班牙还从摩洛哥获得了约700 MW的电力支援,进一步加快了电网重建速度。相比之下,2007年巴塞罗那地区的大规模停电曾耗时长达78 h才全面恢复。

尽管如此,西班牙原本计划在6~10 h内完成恢复,最终未能实现。恢复初期,抽水蓄能电站和外部电源发挥出关键作用,随后联合循环燃气电厂承担起主力负荷。整体恢复时间仍存在优化空间,比如,恢复区域的颗粒度可以进一步细化,调度系统能够具备更强的自动恢复能力。这不仅依赖于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的黑启动电源,也要求电网调度系统具备自动恢复、智能协同的能力。

德国高度重视大范围停电后的快速恢复措施。早在10年前,德国就制定了输电网与配电网协同恢复的预案,并推动抽水蓄能和燃气电厂的黑启动项目,同时在配电网侧开展过相关研究。2023年,德国与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合作开发出一套基于智能算法的预测系统,使得风电也能够成为黑启动电源,即使在电网状态复杂、扰动剧烈的情况下同样具备较强的黑启动能力。这为进一步扩大具备自主恢复能力的区域提供了技术支持。德国的调度系统厂商也开发出具备自动恢复功能的系统解决方案,可以提升整个系统的韧性和恢复效率。

西班牙此次大范围停电事故还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即可再生能源具备在极端场景下参与电网恢复的潜力。事故发生后,部分风电和光伏依然保持发电能力,尤其是风电展现出较强的运行稳定性。所有岛屿微网均未中断运行,从侧面反映出微电网的恢复价值。

这一经验对中国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当前,中国电力系统仍以煤电为主,抽水蓄能与燃气电厂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恢复速度受限。因此,大力发展抽水蓄能,提高燃气电厂灵活性,是值得优先考虑的方向。

中国的电网具有电压等级高、输电距离远、跨区调度能力强等特点,在以特高压和超高压构成的坚强网架支撑下,可进一步研究在输配电层面引入“分布式恢复”机制。结合源网荷储的灵活协同、黑启动能力的区域配置,以及自动恢复技术的落地推广,有望实现“局部先恢复、整体再并网”的更高效策略,从而提升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和恢复速度。

总结

此次西班牙大范围停电并非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而是对电力系统“韧性短板”的一次集中暴露。事故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魔鬼藏在细节中。”除了政策方向本身,启动时机、实施保障机制和预防性措施同样至关重要。

事故表明,可再生能源自身应具备一定的瞬时备用能力,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具备黑启动能力,不能完全依赖传统电源兜底。政策和市场机制应为此提供明晰路径和激励信号。

此次事故还提醒我们,发展可再生能源必须坚持“先立后破”的基本原则。无论是退煤,还是弃核,都应建立在可靠备用能力与系统稳定机制的基础上,方能实现可持续的能源转型。

与此同时,事故也展示了希望。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事故后快速恢复供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风电,在电网重建初期成为“稳定锚点”。这表明,在技术与机制配套的条件下,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作为系统主力,也能够成为极端情境下的“恢复引擎”。

因此,未来的电力系统构建应从“以传统电源保系统”向“以多元资源构建韧性”转型,推动可再生能源从“变量”转变为“支柱”。这不仅是西班牙的教训,也是对中国与德国等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国家的共同启示。

分享到:

关键字:西班牙大范围停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