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国内市场>华东储能市场 返回

装机容量1400MW!国网新源浙江宁海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作者:王建 来源:国网新源 发布时间:2025-05-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5月8日,甬绍舟地区首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浙江宁海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宁海电站”)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电站实现全面投产发电。这一重要成果是国家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支持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长三角地区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新实践。

宁海电站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境内,紧邻沪杭甬负荷中心和东部沿海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是国家能源局“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浙江省重点工程。电站总投资约70亿元,枢纽工程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等组成。电站安装4台35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通过两回500千伏线路接入华东电网。宁海电站筹建期工程于2018年4月开工,2024年10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号、3号机组分别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投产。

灵活调节保供电

“大国重器”显担当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旋转备用和黑启动等功能,具备“源网荷储”全要素特性,是当前技术成熟、经济性优、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当电力负荷低谷时,它利用系统富余的电能将下水库的水抽至上水库存储起来,电力负荷高峰时,再将上水库的水放至下水库,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被誉为电力系统的“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

目前,浙江电网已建成“三直两交”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三条西电东送直流通道已投运。“十四五”以来,浙江新能源快速发展,截至2025年3月底新能源装机已达5721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的36.65%。2025年4月15日,浙江光伏发电出力达3436万千瓦,创历史新高。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给浙江电网的运行带来了挑战。

宁海电站紧邻上海、杭州、宁波负荷中心,周围有千万千瓦级的光伏和沿海风电。宁海电站全面投产后,双向电力调节能力达280万千瓦,可进一步改善华东电网电源结构,提供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绿色清洁的电力保障,有效提高浙江省乃至上海、华东地区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每年可节约燃煤消耗量约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6万吨,支撑浙江实现“双碳”目标。

创新引领筑精品

数字智能展风采

宁海电站紧贴工程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技术引领,积极探索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全方位创新创效,服务抽水蓄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成功应用全球首台SBM,降低作业安全风险。电站攻克隧洞群全断面机械化掘进关键技术,成功应用全球首台大直径、深竖井硬岩掘进机(SBM),完成直径7.8米、深200米地下厂房排风竖井的挖掘施工。竖井硬岩掘进机集成了竖井施工的所有功能,可同时实现竖井的开挖、出渣、井壁支护以及施工过程中排水、通风、通讯等功能,设备掘进采用地面远程控制,实现操控人员无需下井便能掌握井下情况,以机器换人,降低了井下作业安全风险。

科技应用“多点开花”。精准控制爆破参数提高洞室开挖半孔率,在地下厂房打造“外光内实”的精品岩锚梁,在上、下水库大坝面板混凝土中创新性掺入玄武岩纤维材料,明显提升了面板混凝土抗裂性能。此外,电站在引水斜井压力钢管成功应用自动焊接机器人,在上、下水库进出水口闸门井应用门槽云车直埋技术,高标准打造“一站式”安全教育培训中心、基建智能管控中心、智慧档案库房,为抽水蓄能电站机械化施工、智能化管控提供了“宁海方案”。

生态环保助低碳

乡村振兴促发展

宁海电站本着“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推进绿色施工、建设惠民工程,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担当央企责任,服务乡村振兴。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可有力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对稳投资、保就业、惠民生发挥重要作用。宁海电站结合工程建设需要,统筹安排,将下水库周边8个村组饮用水接入市政管网,村民自此用上了自来水;电站与地方修建的共建道路,惠及沿途十余个行政村;整治涨坑溪河道,将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消除了涨坑溪防洪隐患;电站建设期每年可拉动GDP超30亿元,增加地方财政税收0.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运行期每年可增加地方财政税收0.92亿元,为助力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绿色“引擎”。

强化绿色施工,保护生态环境。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宁海县全域是生态旅游示范区。宁海电站通过建体系、优方案、引技术、选材料、抓落实,重点抓好边坡复绿整治、施工废水处理等,打造绿色工程。为最大限度降低开挖对原有生态的扰动,电站实行“早进洞、少开挖、强支护”,将部分上、下库连接公路由“明挖”优化调整为“洞挖”。电站内公路总长15702米,其中隧道8818米,对山体、植被影响小。在国内抽蓄行业首次使用植被混凝土复绿技术(VCC),施工复绿同步进行。电站复绿岩石、混凝土面边坡41万平方米,其中采用TBS(厚层基材喷射护坡技术)复绿23万平方米,采用VCC复绿18万平方米,实现开挖边坡的100%复绿,真正做到了把绿色还给大山。电站设置废水处理系统9处、废水处理移动一体化设备3套、临时沉淀池30余处,实现电站施工废水处理循环利用。

电站先后获得全国“安康杯”、浙江省文明单位、国家电网公司抽水蓄能建设“六精四化”示范工程、浙江省优秀档案室等荣誉称号,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9项、行业级工法5项,科技创新、QC等成果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浙江省“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实现行业内多项技术突破,为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技术革新及高质量建设提供了经验。

分享到:

关键字:抽水蓄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