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国内市场>华东储能市场 返回

浙江余姚:光储协同构建低碳能源消费格局

作者:黄建华 钱静 王国雯 来源:环境经济 发布时间:2025-05-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绿色发展的浪潮中,余姚市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将循环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奋力谱写减污降碳的新篇章。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实践探索,余姚市正逐步构建起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经济稳步增长的绿色发展新模式。

作为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市,余姚市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正以创新为笔、以绿色为墨,书写着减污降碳的生动实践。通过资源再生、循环生产、清洁能源等多元路径,当地企业将“废弃物”转化为“新资源”,构建起“源头减量-过程提效-末端循环”的全链条绿色生态,诠释着循环经济的无限潜力,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余姚样本”。

循环资源:废弃物的“重生革命”

余姚市将废弃物视为“城市矿产”,在危废处置、化纤制造等多行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驱动资源再生。盛奎实业投资6000万元,通过干法煅烧技术将铝灰渣这一危废转化为净水剂、环保砖和高铝熟料,资源化利用率超90%,可以为宁波大市消化危废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2万吨,构建“铝熔炼-回收-建材”闭环产业链,实现污染治理与经济效益双赢。长振铜业以废杂铜为原料,通过自主研发的“废杂铜制备高品质黄铜合金技术”,实现废旧金属直接高值化利用,废旧回收率达98.61%,熔铸出铜率超97%,减少矿产开采碳排放,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大发化纤以6条生产线将废PET瓶片和纺织品再生为高端涤纶纤维,年消耗废旧聚酯超10万吨,相当于年替代石油资源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让“垃圾”成为循环经济的“金矿”。

循环生产:技术革新重塑产业生态

余姚企业以清洁生产为突破口,推动钢管制造、废钢冶炼等传统产业向绿色制造转型。惠杰钢管通过低温冷冻结晶法,从废酸液中高效分离硫酸亚铁,再生酸回用率可达100%,减少废酸污染;同时淘汰煤气炉,引入天然气智能设备,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91吨、粉尘排放2.36吨,能耗下降18.5%,成为无缝钢管领域绿色标杆。在钢铁行业,更大集团以短流程废钢冶炼技术颠覆高碳路径,吨粗钢碳排放从1.8吨锐减至0.45吨,降幅达75%,污染物排放同步削减超50%。配套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与屋顶光伏,累计年发电1582万度,形成“低碳冶炼-清洁供能”协同模式,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树立典范。

循环能源:光储协同构建低碳能源消费格局

能源结构转型是余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柱,余姚市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通过源头替代和降本增效策略,构建低碳能源消费格局。大沃科技实施酯化蒸汽余热发电节能改造,利用聚酯余热年发电743万度,搭配7.8MW光伏和储能系统,构建“余热-光伏-储能”闭环,清洁能源发电量可覆盖21%生产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5000吨。吉利汽车余姚工厂通过在涂装车间烘干炉后端加装4套余热回收装置实现外排烟气回收换热,充分利用外排热能,降低公司蒸汽需求量及费用,保障涂装车间热水供应,同时减少高温烟气排放。余热回收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接入车间PLC系统,实现稳定控温、控压功能,结合PID控制系统调节风阀和水阀,满足设置点温度控制偏差不超过±2℃,整个控制系统具备完整的报警保护功能,包括高压、高温、电机保护等。同时,工厂设置两个站点,实现双站管理,高效管控设备及运行参数,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余热回收系统稳定运行后,蒸汽消耗量明显降低,年节约蒸汽约7975吨,年综合节约标煤755吨,二氧化碳减排1964吨。甬矽电子通过“水-能-热”三维循环体系,实现半导体行业资源高效利用,年回收冷凝水、RO浓水和中水共计130.185万吨,6.2MW光伏年发电526万度,同时通过冰机热回收代替蒸汽能源使用,年节约蒸汽3.07万吨,形成全链条节水减碳闭环。

循环协同:全域联动激活生态价值

余姚的绿色发展不止于企业个体,更在于全域资源的系统整合。余姚市再生水有限公司作为余姚唯一一家再生水制售企业,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工艺,将污水转化为高品质再生水,就近供应给区内38家电镀、化工等工业企业,用于工艺用水、锅炉补给水、冷却水及洗涤用水等,年供水量达313.5万吨,有效缓解了姚西北缺结构性水问题,减少了地下水开采压力,推动城市污水处理从“削减污染物”向“污水资源化”转变,打造了城市的“第二水源”。同时,再生水公司还利用能源管理平台实时监控水、电、蒸汽消耗,以数据驱动能效提升,进一步促进了绿色发展。

余姚市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引擎,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全链条生态闭环,推动发展模式向高质量跃升。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理念的深度融合,不仅有效破解环境治理难题,更激活了产业转型升级动能,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未来,余姚市将继续深化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余姚力量。我们坚信,在循环经济的引领下,余姚市必将谱写出一篇篇减污降碳的新篇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分享到:

关键字:光储协同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