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4月30日,国家能源集团湖北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公司”)虚拟电厂通过能量型虚拟电厂数据交互及调节能力测试,聚合资源436.7兆瓦,最大下调能力59.268兆瓦,最大上调能力48.343兆瓦。经市场化主体公示环节审核通过后,将正式取得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资质。
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速构建,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容,其固有的间歇性、波动性特征对电网实时平衡形成了严峻考验。湖北公司敏锐洞察能源转型趋势,积极构建虚拟电厂,将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和可控负荷整合起来,像传统电厂一样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实时平衡电网波动,助力新能源消纳。
让分散资源变身“虚拟发电站”
虚拟电厂如同一个超级“资源池”,将地理位置分散的风电、光伏、储能、可控负荷等资源聚合,像传统电厂一样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实现较小成本的削峰填谷,打通新能源消纳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智能终端设备,湖北公司虚拟电厂平台可精确获取光伏电站的实时发电功率、企业设备的用电曲线、储能装置的充放电状态等信息。
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平台能快速计算出各类资源的调节潜力,如同为每个设备安装了“智慧大脑”,让分散资源瞬间变身具备统一调度能力的“虚拟发电站”。2024年10月,湖北公司虚拟电厂凭借扎实的技术储备与创新实践,通过湖北电力交易中心注册申请,成功跻身湖北省首批具备虚拟电厂运营资质的主体行列,依托湖北省新能源占比高、负荷调节需求大的独特优势,湖北公司着力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资源池,深度推动能源销售业务与虚拟电厂融合,在实现增收创效的同时,也为绿色转型按下了加速键。
面对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虚拟电厂凭借双向互动优势,成为电力供需平衡的“调节高手”。当光伏电站因云层遮挡导致发电骤降时,虚拟电厂平台迅速向接入的储能设备发出放电指令,同时引导工业园区内的企业错峰生产,保障电网稳定;而在新能源大发时段,平台则优先调度分布式光伏消纳多余电力,剩余电量通过智能充电桩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实现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技术赋能释放发展潜力
2024年10月15日,湖北公司签订首批客户18家,2025年4月,与国家管网集团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公司正式签署首单能量型虚拟电厂代理服务协议。通过与大型商场、楼宇签订可调节负荷协议,将用户的空调等家电纳入调控范围。这种精准的双向互动,不仅提升了新能源消纳效率,还让用户在参与电力调节中获得收益,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如果实时响应市场削峰填谷需求,一度电平均可获得0.14~0.16元的收益。”2025年4月16日,湖北公司虚拟电厂电力交易员与武汉一家智慧楼宇负责人进行商务洽谈,拟由湖北公司虚拟电厂代理用户,参与辅助服务市场,通过在电力市场中错峰用电获得额外收益。
作为新型电力市场主体,虚拟电厂可以同时参与省间辅助服务市场和省内现货市场交易,充分释放虚拟电厂的灵活调节价值,风光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目前,湖北公司虚拟电厂经营管理总容量273.24兆瓦,最大可调节负荷26.2兆瓦,可快速响应华中电网调峰辅助服务需求。
湖北公司虚拟电厂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虚拟电厂中的融合应用,联合充电塔、楼宇空调、户用储能等新型主体,构建起覆盖城乡、灵活响应的灵活性资源网络,以“无形之手”重塑能源格局。作为新能源消纳的“隐形巨擘”,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