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山西潞城:以战略眼光布局全钒液流储能领域

作者:芦燕娟 牛晓燕 来源: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新型储能技术成为抢占未来能源制高点的关键战场。当“双碳”目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长治市潞城区以战略眼光布局全钒液流储能领域,全钒液流储能产业项目应运而生,正以加速度疾驰向前,宛如一台强劲的动力引擎,为潞城经济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奋力书写着能源变革、绿色创新发展的壮丽篇章。

战略抉择

锚定潞城绿色转型新航向

潞城,这座因煤焦而兴的城市,长期以来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在传统能源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然而,单一的产业结构也使得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一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能源转型攻坚战在潞城全面打响。近年来,长治市潞城区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光伏为链,营商环境为底,潞城区吸引了一批上下游产业落地集聚。普能世纪(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3GWh全钒液流储能产业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凭借其高安全性、超长循环寿命、出色的充放电效率等独特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不可估量的潜力,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前景广阔。普能世纪(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精准捕捉到这一发展机遇,将全钒液流储能产业项目作为企业转型的核心战略项目。“潞城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选择这里,不仅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更是我们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战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潞城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重要实践。”普能世纪(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会超的话语,道出了项目背后的深远意义。

普能世纪(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全钒液流储能系统生产公司,去年落户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10月18日,3GWh全钒液流储能产业项目正式奠基。同年12月25日,普能世纪(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3GWh全钒液流储能产业项目一期工程——300MW半自动电堆组装生产线投入生产,一批批全钒液流电池单体电堆下线。刘会超介绍,普能(山西)新能源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年产电堆420MW、系统集成1.2GWh,二期年产电堆600MW、系统集成1.8GWh。

电堆作为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对于整个系统至关重要。这种新型储能电池装机投运后,将破解风力与光伏发电“看天吃饭”问题,解决电网“忙闲不均”运行难题。“从一期工程开工到生产,用时不足两个月。潞城区环境好、服务优、项目推进快,公司实现了当年落户、当年投入生产。”普能世纪(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科德说。项目顺利落地,标志着潞城在新型储能产业领域迈出了坚实且关键的一步,也是潞城区摆脱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实现从“黑色印象”到“绿色转型”华丽转身的真实写照。

只争朝夕

奏响重大项目建设奋进曲

初夏时节,绿意与生机在潞城这片土地上蓬勃涌动。走进普能世纪(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全钒液流电解液项目施工现场,一幅繁忙而有序的建设画卷呈现在眼前。多台大型施工机械轰鸣不止,它们如同不知疲倦的钢铁巨人,长臂有力地挥舞着,高效地进行着各项作业;运输车辆在工地道路上往来穿梭,仿佛在为这场建设增添别样的“烟火气”;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着整齐划一的工作服,分散在各个作业区域,全神贯注地进行着模板搭建、混凝土浇筑等工作。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滑落,浸湿了衣衫,却依然干劲十足,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现场指挥人员手持对讲机,时刻关注着施工动态,不时协调各项工作,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双达标。

“为了确保项目按时投产,我们采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方式,在严格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争分夺秒推进项目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连文俊介绍。从项目破土动工的那一刻起,全体建设者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这场紧张激烈的建设攻坚战中。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照亮大地,工地上已响起机械的轰鸣声;夜晚,华灯初上,工地依然灯火通明,施工人员挑灯夜战,加班加点推进工程进度。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省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潞城区紧紧把握这一契机,将普能世纪全钒液流电解液项目作为重点推进对象。积极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成立专项服务小组,在审批、用地、水电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目前,项目的主体框架已初具规模,各个功能区域的轮廓也逐渐清晰。“土建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在5月20日前后基本结束,随后将进入钢结构安装和整体设备安装阶段,预计8月30日就能达到投产条件。”连文俊满怀信心地说道。每一个时间节点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项目的责任与担当,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技术领航

解密电解液“智造”奥秘

全钒液流电解液作为全钒液流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先进的生产工艺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性能和质量。普能世纪(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工艺负责人智关保向记者介绍了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生产工艺:“全钒液流电池的电解液主要采用化学还原和电解法生产,整个生产过程涵盖多个关键环节。首先是纯水生产,这是为后续化学反应提供纯净溶剂的基础;接着是五氧化二钒的还原、电解和调配等步骤,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最后我们运用一系列先进的工艺手段,生产出符合特定价态和浓度要求的电解液产品。”

在生产车间的规划设计上,普能世纪充分结合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智能制造理念,引入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精密检测仪器,构建起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控制系统。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设置了严格的质量检测点,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公司积极与相关技术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项目培养适配的技术工人。“我们将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全钒液流电解液生产基地,建设3GWh高性能电解液工厂、电堆产线与系统集成的一体化产业园区,以高品质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智关保坚定地表示。今后,公司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积极申请核心专利,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筑牢坚实的技术根基。

前景璀璨

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然而,由于这些清洁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大规模储能技术成为解决能源消纳问题的关键所在。全钒液流电池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电网调峰、平滑可再生能源输出、分布式能源系统储能以及备用电源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作为全钒液流电池的核心,全钒液流电解液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呈现出增长态势。普能世纪全钒液流电解液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利税3亿元,同时可创造400多个就业岗位。这不仅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将有力带动当地上下游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潞城拥有一定的化工产业基础,项目的落地将吸引一批配套企业入驻,在本地形成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生态链,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们这个项目将助力潞城在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占据新的制高点,同时填补潞城在全钒液流产业发展方面的空白,为潞城的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智关保对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

以战略布局为蓝图,以高效建设为笔锋,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普能世纪(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全钒液流电解液项目,勾勒出一幅极具前瞻性的产业画卷。项目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参与者的智慧与汗水,寄托着潞城经济迈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深切期盼。当第一滴电解液从生产线缓缓流出,标志着肩负能源绿色转型重任的潞城,正以稳健而坚定的步伐,向着绿色发展的新征程阔步迈进,将在新能源领域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短评

以创新之钥启转型新局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潞城区以全钒液流储能项目为突破口,生动诠释了资源型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普能世纪项目从落地到投产,不仅彰显了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的强大动能,更展现了山西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的坚定步伐。

面对全球储能技术迭代浪潮,潞城跳出传统能源依赖,聚焦全钒液流电池这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的技术优势抢占新赛道。项目一期实现300MW电堆产能仅用两个月,其背后是五氧化二钒电解液制备、电堆智能组装等20余项核心工艺的创新突破。这种以关键技术攻关打通产业链的实践,为资源型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样本。

潞城区将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专班+专员”服务机制,以“承诺制”审批、“全周期”保障破解要素瓶颈,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政企协同创新,激活转型发展新动能。政府角色从“管理者”向“创新合伙人”转变,折射出山西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的改革锐气。项目以3GWh产能为支点,撬动电解液制备、系统集成、储能电站建设等全链条发展,带动400余个技术岗位和数十家配套企业集聚。这种“链式创新”不仅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更推动潞城从“煤焦钢”向“风光储”的产业格局深刻嬗变。普能世纪项目的创新实践启示我们:资源型地区转型突围,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核心技术攻关中锻造竞争力,在体制机制改革中激发创造力,在产业生态构建中厚植支撑力。

潞城以“一池钒液”搅动产业春水,谱写的正是三晋大地以创新破题、向绿而兴的新序章。

分享到:

关键字:全钒液流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