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专精特新与小巨人 返回

走专精特新之路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作者:王云杉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5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名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代表围绕“走专精特新之路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4万家,推动产业强链、固链、稳链,离不开企业和一线工作者的奋斗。

他们矢志实业报国,用恒心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15年,我一直专注为中国机床装备上我们自主研发的刀库技术。”江苏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介绍,当一台数控机床面临复杂加工任务,刀库技术能将手动换刀转化为快速精准的自动换刀。陈亮回忆,在创业初始,行业进口的刀库价格高昂,他决定进行自主研发。“我和研发团队进行了183次不间断试验,终于取得突破,我们生产的链式刀库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大幅降低,改变了原来刀库依赖进口的局面。”

新型储能行业是新兴领域,长时储能技术能够将风能、太阳能等“靠天吃饭”的新能源,变得随时可用、稳定可靠。“2018年,我和创业伙伴创立纬景储能,希望用技术让新能源以更低的价格、更高效的方式为生产生活提供强大支撑。”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葛群说。

他们锐意科技创新,攻克技术短板弱项。

广东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临床运营资深总监夏梦莹,是新药临床试验的团队负责人。夏梦莹说,传统的生物单抗药物只能作用于一个关键的疾病治疗靶点,“我们研发的新一代双抗药物,可以同时作用于两个疾病关键靶点。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同时有两个途径去攻克肿瘤细胞建立的‘保护伞’。”

浙江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童建喜长期从事通信领域基础的电子陶瓷材料开发和产业化研究工作。10多年来,童建喜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开发出10余款陶瓷材料,实现在5G通信、网络通信、消费类电子等领域核心陶瓷器件等产品的大批量应用,并成功应用于卫星互联网等国家工程。

他们扎根产业一线,保障生产制造质量。

从最初的机加工工艺师做起,深耕航天领域20多年,在电装、电缆、总装、工装设计等方面潜心打磨技术,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热工程部卫星总装工艺工程师杨兴德是航天领域的技能型专家。多年来,杨兴德参与了很多颗卫星总装。杨兴德说:“每当仰望星空,我知道自己亲手参与制造的卫星正服务国土监测、减灾救灾等事业,自豪感油然而生!”

记者手记

用创新书写产业发展新画卷

在见面会上,代表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创新”这一关键词。

创新,是奋斗者练就“独门绝技”的关键。产业发展每个环节的提质升级都离不开创新突破,一线奋斗者唯有通过创新才能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创新,也是企业打开发展新空间的密码。一个个“小巨人”企业,在自身领域持续深耕的同时,亦用创新不断突破产业天花板。

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强的特征,正源源不断为中国制造注入创新活力。

分享到:

关键字:专精特新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