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刘勇秘书长四川之行:储能产业的新契机与展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5-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5月9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新能源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此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以“共享战略新机遇,同筑圈链新生态”为主题,旨在依托“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发挥四川作为国家战略腹地的独特优势,持续深化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合作 。在活动期间,刘勇秘书长针对储能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接受了四川观察记者的采访。

本次会议聚焦了一批高端能源装备,如“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世界最大化学链碳捕集装备系统、国内首个100KW等级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系统、国内首个兆瓦级光伏发电耦合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国内规模最大的安全无毒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示范等,展现了四川在新能源、储能及氢能相关领域的强大创新能力。

当被问及储能行业前两年快速繁荣后,在取消“强制配储”政策进入迷茫期,未来该如何发展以及怎样从政策催生的繁荣过渡到产业健康发展时,刘勇指出,储能产业对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经济性和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在“双碳”战略、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和能源安全等多重约束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灵活性调节功能和装机规模都会显著增加。我国目前在电化学储能技术、物理储能技术、氢储能、储热和蓄冷、复合型储能技术等多样化技术路线上不断取得创新突破和工程化应用经验,已形成全球储能产品交付能力最强、技术迭代最快和成本最优、应用市场规模最广、产能和装机规模最大的多维度发展优势。


而要实现产业健康发展,刘勇提出三点关键:一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以市场应用为导向,围绕安全经济、绿色低碳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差异化技术创新,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容量补偿、辅助服务、现货交易等市场机制,让储能项目投资获得合理价值回报;三是加强标准制定和安全监管,引导和规范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当下新型储能领域巨头订单爆仓,中小企业却面临生死考验的冰火两重天现象,刘勇认为储能行业正处于迈向市场化商业运营的关键转型期。过去几年,在产业政策导向及产业资本共同驱动下,不同领域的企业纷纷跨界储能行业,抢占市场机会。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龙头企业凭借品牌、技术、资金、供应链完整和产能规模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中小企业则需要结合自身优势,针对细分应用市场,从创新力和成本上打造差异化产品竞争优势,切勿盲目跟风内卷,否则将被市场淘汰。

谈及四川新型储能未来的发展,刘勇充满信心。四川在钒、锂等矿产资源位居全球前列,风光水等新能源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物流运输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技术人才,这些都能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深入促进储能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发展,逐步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全面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行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