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2025年华北区新能源产业先进技术研讨会媒体交流会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为热议焦点。其中,虚拟电厂相关话题备受关注,与会专家围绕其对新能源产业的影响展开深入探讨。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发了行业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
TÜV莱茵大中华区总裁夏波表示:“《意见》主要是为了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当前,风光装机量持续攀升,虚拟电厂的建设能够有效应对这一局面。同时,它还将推动市场化机制的形成,为新能源电力定价和交易提供新的模式。从国外经验来看,比如美国有相应的软件分析工具和数据分析公司,能对新能源电力进行合理定价与交易。而且,虚拟电厂的发展会带来新产品的机会,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满足实时监控等新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认为:“虚拟电厂有点像移动出行行业的滴滴,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它不仅能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还与人工智能等国家大力发展的政策密切相关。通过虚拟电厂,电力可以实现竞价,让用户获得更实惠的价格。就像《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 号)的出台,尽管初期行业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但长远来看,它将推动新能源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虚拟电厂与零碳园区的融合发展尤为关键。”以零碳园区为例,虚拟电厂利用 AI 算法实现能源供需的毫秒级动态匹配,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碳排放。
对于虚拟电厂建设面临的挑战,专家们谈到,在技术层面,需要研发更先进的监控设备和数据分析软件,提高虚拟电厂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在市场层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市场规则和机制,确保新能源电力交易的公平、公正。在政策层面,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虚拟电厂建设。例如,给予参与虚拟电厂建设的企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
虚拟电厂与零碳园区的融合发展是未来的重要方向,但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困难等障碍,需加强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例如,统一虚拟电厂与零碳园区的能源管理系统接口标准,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能源数据的实时交互与共享。
在谈到虚拟电厂对新能源企业的影响时,夏波说道:“虚拟电厂的建设将为新能源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虚拟电厂的发展。”
企业要积极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适应虚拟电厂带来的变化。例如,在光伏领域,企业可以结合虚拟电厂的需求,研发更高效、更智能的光伏组件,提高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企业研发的新型光伏组件,通过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工艺,不仅提高了发电效率,还具备了智能调节功能,能够根据虚拟电厂的指令实时调整发电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