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返回

国网重庆电力构建坚强电网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作者:游绍斌 刘棠 冯胜岚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25-05-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成渝双核,加速奔跑。重庆是山水之城,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古往今来,两地山水相融、人文互通。进入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这为电网企业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重庆电力”)牢记责任、主动作为,不断完善重庆电网骨干网架,增加输电通道,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举措,让客户用好电,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支撑。

川渝输电通道扩容

电网互济能力提升

5月14日,重庆两江新区长安汽车5G数智工厂内一派忙碌景象,数百台工业机器人正有序协同作业,一辆辆阿维塔、深蓝等车型在这里生产下线,再送达国内乃至海外用户。

“2024年,我们成立了5G数智工厂。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为我们新建了1座110千伏专用变电站,并配套建设双回电缆线路,全力支撑数智工厂生产线稳定运行。”长安汽车制造中心机动能源处经理张欣表示。根据公开信息披露,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达268.3万辆,同比增长5.1%。

长安汽车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近年来,为持续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重庆电力加快推进川渝、疆渝等特高压工程落地重庆,增强电网互保互济能力,全力满足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电需求。

“十四五”以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两地用电需求呈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3月,《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方案》出炉。同年9月,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核准并开工。

2024年12月27日,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顺利建成投运,川渝间输电通道增至4个、线路8回。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后,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最高等级从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大幅增强了西南电网的系统稳定性,优化了用能结构。该输电大动脉每年可从川西等地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000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

从川渝电网500千伏第一通道到第三通道,再到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电网的输电能力持续提升,澎湃电能在巴山蜀水间奔涌,有效解决了川渝两地用电互保互济的问题。

来自重庆电力交易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川电入渝全口径电量154.97亿千瓦时,渝电入川全口径电量5.2亿千瓦时,川渝两地电网水火互补、电力余缺互济已呈新常态,构建起能源保障新格局,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强、可靠的电力支撑。

“未来,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将进一步连‘线’成‘环’,构建西部大电网枢纽,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强大的能源保障。”重庆电力发展部规划一处处长周倩介绍。今年,该公司将全力确保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按期投运,持续提升重庆的电力保障能力。

共建供电服务中心

实现业务跨省通办

在加快推进川渝电网互联互通互济的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使川渝两地的用电客户联系更加紧密。为方便客户就近、便捷办电,两地的电网企业还创新服务机制,共建供电服务中心,实现电力业务跨省通办。

2月19日,家住四川省邻水县高滩镇石马河村的张树芳来到国网川渝高竹新区供电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高竹新区服务中心”)综合业务窗口办理增容。10分钟后,在该窗口值班的国网重庆市北供电茨永供电所营业员屈军指导她在“网上国网”APP提交了低压居民增容业务。当日下午,国网四川邻水供电高滩供电所组织完成了张树芳家负荷开关更换等增容工作。“有了这个营业窗口,不用再跑到邻水供电营业厅去办理用电业务了,很方便。”张树芳说。

据悉,高竹新区服务中心是川渝首个跨省办电机构,位于川渝两省市跨省共建的川渝高竹新区内,由川渝两省电力公司共同建设、运营,于2022年6月14日正式运行,实现了川渝高竹新区范围内3万余户客户用电业务跨省域“一窗受理、一站办理、一体服务”。

“在高竹新区服务中心可办理高低压新装、增容、移表等常规用电业务,方便两地客户就近便捷办电。”茨永供电所所长陈孝臣介绍。

随着高竹新区服务中心逐渐被知晓,到这里来咨询、办电的用电客户越来越多。2024年,该供电服务中心累计受理10千伏高压新装19户、低压用电239户、光伏并网38户,其中跨省用电业务82户。

唱好“双城记”,电力当先行。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征程中,重庆电力将始终牢记责任、勇担使命,做好电力先行官,不断优化完善骨干网架,全力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分享到:

关键字: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