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固态电池 返回

比亚迪储能落子游艇领域背后:千亿级市场潜力正在释放

作者:吴涛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5-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全球倡导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游艇储能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休闲旅游需求日益增长,游艇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这为游艇储能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另一方面,新能源技术的飞速进步,尤其是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更为游艇储能市场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游艇储能市场正处于从“概念验证”向“规模化落地”的关键阶段,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将成为未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成本下降和基础设施完善,游艇储能有望在高端市场率先突破,并逐步向大众市场渗透。


图片来源:比亚迪储能

比亚迪杀进千亿规模细分市场

近日,比亚迪储能与意大利顶级游艇制造商圣劳伦佐集团签约,双方将共同推进游艇专用电池产业革新。

根据协议,双方的合作重点将聚焦四大核心领域:针对游艇场景开展磷酸铁锂电池适配性开发;研发具备成本优势的颠覆性电池解决方案;共同开发全球豪华游艇电池市场;构建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

比亚迪储能预计首款联合开发的游艇专用电池系统将在2026年投入商用。

此次合作标志着这家全球新能源产业巨头正式进军游艇储能市场。

近年来,游艇储能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这背后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环保法规趋严、技术进步以及高端消费需求升级。

从区域情况看,因严格的环保法规,欧洲成为全球游艇储能核心市场。

欧盟FuelEU Maritime法规要求2025年起航运业碳强度降低2%,2050年降低80%,并允许船舶通过“合规池”机制平衡碳排放,使用电制燃料可享受双倍核算优惠,直接刺激绿色燃料需求。

国际海事组织(IMO)2025年EEXI标准也要求游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2%,也将推动企业加速技术升级。

强有力的法规推动着欧洲本土企业Victron Energy、Feadship主导这一市场,预计2024-2028年,该区域的电动游艇市场将以1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英国、荷兰为主要参与国。

作为占据全球储能市场重要份额的中国市场,凭借供应链优势与政策红利共振,游艇储能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2025年起,中国对新能源船舶提供最高2200元/吨补贴,覆盖甲醇、氢、纯电等多种技术路线,这将显著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地方政府积极布局氢能示范项目,如佛山听音湖氢能游船项目,推动氢能技术在文旅场景的应用。

另外,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因旅游业发展和环保意识提升,电动游艇需求逐步释放。

国际知名市场研究机构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电动船舶市场规模将达到157亿美元,2023至2030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0.5%。

其中,到2028年,电动游艇的平均年增长率将达到12.7%,2030年电动游艇销量预计突破6万辆。


图为中创新航全球首款船用2C快充电池系统

跨界联盟重塑生态,氢能与固态电池成破局关键

目前,游艇储能市场正经历技术革命与产业重构的双重变革,其发展趋势呈现出技术路线多元化、政策驱动加速、区域市场分化的显著特征,未来将逐步从“高端试水”迈向“规模化普及”。

从技术层面看,磷酸铁锂电池凭借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5000次以上)及成本优势,成为电动游艇的主流选择。

比如,中创新航的163Ah电芯支持30分钟快充至80%,模块化设计节省15%舱容,在欧洲高端游艇备电市场市占率超80%。

液态氢储存技术在超级游艇领域也取得突破,荷兰Feadship的118.8米“Project 821”于2024年完成海试,可满足78%的非推进类电力需求,续航达6500海里。中国佛山听音湖于2025年4月投运首艘氢能无人驾驶游艇,标志着氢能技术从概念验证走向文旅场景落地。

另外,固态电池与太阳能混合系统正在崭露头角。

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进入示范阶段,2030年后逐步扩展。意大利Marina di Varazze与Fincantieri合作测试400kWh模块化固态电池,充电速度提升15%,计划2025年底商业化。

太阳能技术持续升级,荷兰Sunreef Yachts的Solar Skin 3.0系统通过AI动态调节面板布局,在遮阳环境下发电量提升20%,并整合再生航行技术回收15%能量,已应用于80 Eco型游艇。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看,头部企业深度绑定、全产业链协同成趋势,另外,跨界联盟正在重塑游艇储能产业生态,区域市场分化显著。

这其中,电池巨头加速与传统游艇制造商强强联合,如比亚迪与圣劳伦佐合作开发游艇专用电池,目标三年内占据全球电动游艇电池市场20%份额;中创新航通过技术输出,产品被SUNSEEKER、Ferretti等品牌采用。

跨界玩家也在搅动市场,如瑞浦兰钧、鹏辉能源等储能企业通过“一鱼三吃”策略,实现电芯在储能、重卡、船舶三大场景的复用;美国Arc Boats以“水上特斯拉”定位,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超200%。

从全球区域市场的发展情况看,呈现出差异化竞争态势。

欧洲市场技术标准领先,其中Victron Energy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市占率超60%,Feadship的氢能源技术引领行业趋势。

中国市场,供应链占绝对优势,如电池头部企业中创新航、比亚迪等凭借技术优势和提前布局占据全球游艇市场电池供应链核心地位,其中,中创新航在欧洲高端游艇备电市场市占率超80%,参与多个世界级储能项目。

北美主要向高端市场加速渗透,Arc Boats的旗舰产品Arc One售价30万美元,配备226kWh电池,续航5小时,主打智能科技与环保理念,通过直销模式渗透高端市场并计划逐步下沉;特斯拉船舶电池技术虽未大规模应用,但其4680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为未来布局奠定基础。

一些新兴市场则因旅游业驱动需求得以释放,比如印度酝酿风光强制配储政策,意大利拨款3.2亿欧元补贴中小企业配置光储设备,为游艇储能技术出口创造机遇。


制约产业未来发展的4大变量

尽管发展潜力巨大,但游艇储能市场未来发展仍面临成本、技术、基础设施与用户认知三大关键变量。

其中,成本瓶颈是核心挑战,在电动游艇总成本中电池成本占40%-50%,且充电/加氢站不足制约普及。

基础设施不足也是一大制约因素,当前电动游艇续航多在50-150海里,而氢燃料加注仅摩纳哥、圣地亚哥等少数港口支持。

不过这一情况正在改善,星云股份推出单桩输出功率1.2MW的超级充电桩,是特斯拉V4超充的3倍,已在欧洲港口试点;中国计划2030年前建成100座水上加氢站,推动氢能游艇规模化运营。

技术成熟度方面,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电池热管理、氢燃料储存运输风险等问题仍需突破。2024年某电动游艇因电池冷却系统故障引发火灾,暴露技术可靠性短板。

用户认知方面,燃油游艇仍占全球市场90%以上份额,用户对电动游艇的续航、安全性存在疑虑。行业需通过赛事营销(如电动帆船环球赛)与体验升级(如零噪音航行)重塑消费习惯。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2025-2030年将是游艇储能技术商业化的关键阶段,固态电池、氢能系统与太阳能技术的成熟度将直接决定行业渗透率。

预计到2030年,锂电池仍主导市场(占比超60%),具备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如比亚迪)、高端市场卡位优势(如Feadship)及技术前瞻性(如中创新航固态电池布局)的企业将主导行业变革。

另外,跨界联盟与区域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竞争复杂度。

编后语:游艇储能市场正站在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的十字路口,其发展不仅关乎环保使命的践行,更将重塑全球海洋经济的格局。

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资本涌入的多重驱动下,未来十年将是行业从“小众市场”走向“主流赛道”的黄金期。

产业链企业只有把握技术融合趋势,强化全产业链协同,同时积极应对成本、基础设施与用户认知等挑战,方能在这场绿色航海革命中抢占先机。

分享到:

关键字:游艇储能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