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5月8日,国电投吉电潍坊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变电站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正有序开展系统调试工作,即将通过弥河500千伏变电站接入山东电网。
弥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于3月24日建成投运,拉开了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以高电压等级、大容量方式并网服务新能源的序幕。眼下,高地、渤海两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加紧建设,国网山东电力为“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以下简称“鲁北基地”)量身打造的并网通道雏形已现。
“不毛之地”孕育能源绿洲
在山东北部的渤海之滨,分布着数百万亩盐碱滩涂地,因土壤含盐量过高,几乎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
如今,山东正积极引入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对鲁北的盐碱滩涂地进行综合改造利用,全力打造“鲁北基地”,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复合利用。
作为山东省五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鲁北基地”横跨潍坊、滨州、东营三市,是山东省“十四五”至“十五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规划203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4800万千瓦。其中潍坊北部纳入“鲁北基地”的装机为1532万千瓦,占比达32%。
“十四五”以来,山东新能源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年均增长率高达25%。2021年10月底,“鲁北基地”首批总装机120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在潍坊开工。4年来,潍坊市新增新能源装机670万千瓦,约占目前潍坊新能源总装机的50%。
“近几年,潍坊北部已由负荷中心转变为重要的电源基地,需要通过更高电压等级的电网,把新能源输送到更大范围来消纳。”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发展部主任方磊说。为此,国网山东电力对北部电网进行仿真计算,规划建设弥河、高地、渤海三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高电力大范围配置能力,更好地为“鲁北基地”绿电并网消纳服务。
新能源并网直通500千伏
作为国网山东电力首个服务“鲁北基地”的超高压工程,弥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2024年山东省重大项目。弥河500千伏变电站位于潍坊寿光市,线路主要途经东营广饶县。工程本期安装100万千伏安变压器1组,新建500千伏出线4回、220千伏出线6回,线路全长24.2千米,共组立铁塔61基,并同步开展高青、寿光、油城3座500千伏变电站的保护改造工作。
国电投吉电潍坊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是“鲁北基地”首个新能源项目,将通过弥河工程并入山东电网。项目创新采用“渔光互补”“盐光互补”模式,实现了渔光、盐光与储能集中连片、立体高效开发。项目总装机13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20亿千瓦时,可替代燃煤约70万吨,减少碳排放约180万吨。
按照规划,未来“鲁北基地”约4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将通过弥河工程并入山东电网。
盐碱滩涂“长出”精品工程
弥河500千伏变电站所处的寿光市西北部,属于泛黄河流域,土壤盐碱化严重,变电站地基需要经过特殊加固,才能承载变压器等大型设备的重量。
“我们采用紧密碎石桩基技术,通过桩孔像‘挤牙膏’一样把碎石压入土壤中,快速挤出土壤中的水分并填充间隙,形成牢固的‘复合地基’。”国网山东建设公司业主项目部经理韩磊介绍说。
为确保桩基施工安全与质量,业主项目部把弥河站划分为7个施工网格,实行“桩基一本账”管理,严格把控打桩顺序和施工精度。全站共打下21087根挤密碎石桩,把地基承载力从90千帕提升到150千帕,增幅近70%,为变电站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弥河站还是国网山东电力首批采用装配式建筑的500千伏电网工程,全站装配率达70%,站内6座主建筑物上部结构实现了“无明火作业、零交叉施工、全预制建设”。
“装配式建筑就像‘搭积木’,与传统的现场浇筑混凝土施工相比,大幅减少了现场的混凝土搅拌量和建筑垃圾量,综合能耗只有常规变电站建设的70%,在提升建设速度、质量、安全、环保和效益等方面优势明显。”业主项目部安全专责刘冬生说。
弥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建成投运,为“鲁北基地”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与消纳创造了条件,并进一步优化了鲁北电网架构,增强了新能源消纳承载能力,迈出了构建山东省内“北电南送”输电格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