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零碳园区与零碳电网 返回

南方电网:10个近零碳示范区建设案例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能源电力说 发布时间:2025-05-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政策东风劲吹,零碳园区建设全面提速。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建立零碳园区"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入年度重点任务,发改委更明确将出台零碳园区建设方案。《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也提出鼓励打造100%绿电零碳园区。

地方响应也如火如荼,16省份在2025年工作报告中提及布局零碳园区,广东、福建规划建设一批零碳园区,山西探索零碳产业示范区,贵州试点低碳园区,内蒙古升级2.0版本零碳园区建设,重庆将推进17个零碳园区建设;江苏更是率先发布零碳园区建设地方标准。

日前,南方电网公布了14个近零碳示范区案例,案例涵盖生产、办公、经营、展示服务、社会服务五类,为(近)零碳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南网样板”。

目前,南方电网已建成36个近零碳示范区,2025-2026年还将新建一批60个零碳示范项目。

1.

云南计量中心

云南电网计量中心近零碳园区由云南电网能源投资公司打造。项目于2024年6月启动,12月份竣工,园区部署风光储充系统+综合能协调控制系统。

建设屋顶光伏+光伏太阳花+风电,总装机容量122.22kW,全年发电量约17万kWh/年,约中心用电量的3.6%,每年可节约电费8万余元,节约标准煤约52.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1吨。

运输车辆电动化,叉车、公务车等生产用车电动化,实现交通降碳,同时中心内安装34台充电桩,充电桩合计功率2834kW,满足中心和附近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自研综合能源协调控制装置,实现能源动态管理与调度。在能源管理系统基础上建设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涵盖能源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大屏展示系统,能建立集充电桩、光伏、储能、中心用电量的数据监测和碳排放核算,为计量中心实现数智化碳排放管理奠定基础。

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在内部碳排放管理方面,计量中心成立碳排放管理小组,建立了碳排放管理体系,形成《碳管理体系手册》、《碳管理程序文件》、《碳排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体系制度文件。

低碳建筑。数据驱动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中心建成国内一流、云南省内规模最大的“六线两库一平台”,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流程管理,减少了人工干预和生产浪费,实现、“熄灯作业”,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降低建筑运营碳排放,厨房区域换装全电化厨具,打造全电厨房,减少化石燃料消耗;热水供应系统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与空气能热水器组合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户外照明系统引入风能路灯,降低企业用能量。

2.

广东顺德川崎汽车产业园区

项目由南方电网广东佛山供电局统筹,佛山顺德供电局联动顺德院、川崎公司共同打造集“源网荷储用”近零碳示范区。

项目投产后日均发电量约5345kWh,每年可为园区提供约195.17万kWh绿色电能,园区度电成本下降28%,节约标准煤24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20吨。

园区搭建了源网荷储用系统,同时通过对园区能源监测与调控,,为未来虚拟电厂搭建与运营提供路径参考。

源:建设1.91MW屋顶光伏及管理系统,每年向园区供应195.17万kWh的绿色电能。

网:通过模块化采集与计算终端实现能源设施状态感知与数据采集,进一步构建产业园区能源互联网,通过能源管理中心,统筹源荷储要素进行能碳智慧管理,实现运营收益最大化。

荷:建设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打造“栋级”能碳管理监控平台,对园区碳排放源进行全面摸查。通过分类采集与跟踪,构建以“栋”为单位的碳排放管理平台。依托充电管理系统实现园区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统一调度,构建负荷精细化管控能力。

储:建设1MW/2MWh工商业储能,通过峰谷电价差套利模式,每年提供95.55万kWh调峰电量,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的同时,建立面向虚拟电厂的灵活调节能力。

用:根据能源模式的变化,预测园区能碳趋势,为产业园区优化生产调度提供决策基础,促进园区降本增效。

 3. 

贵州贵安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

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是贵安新区政府重点项目、南网“灯塔”项目和近零碳示范项目,该中心采用浸没式液冷、高压直流供电等节能技术,应用光伏、分布式风能等绿色能源,并搭建碳排放监测系统,实现碳排放管理数字化,打造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年节电量超2772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850吨。

叠加智能照明、园区绿化、低导热保温材料、余热回收等一系列节能降碳措施,成功将大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PUE)降低至1.19,相较2016年以前平均PUE值2.2的水平,实现了近46%的降幅。

4. 

广东珠海横琴供电局线路工区

项目以“需求侧降碳+供给侧降碳+碳排放抵消”的建设路径,打造了全国首座金级碳中和建筑。

需求侧降碳,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首要任务。根据项目所在地域气候特点,综合采用多项节能降碳措施,共降低建筑能耗410781kW·h/a,减少碳排放262.04tCO2/a,从而在建筑需求侧控制碳排放强度。

搭建零碳建筑能量管理系统,对建筑系统运行能耗进行数据采集,并对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项目低能耗稳定运行。

供给侧降碳,项目搭建光储直柔系统。

建设屋顶光伏及充电桩车棚BIPV光伏系统,光伏系统年发电量为212142kWh,可实现100%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率达20.86%。

配置600k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设备,利用平、峰、谷电价时段有序充放电以减少运行成本。

场地内设置44个充电机动车位,同时建设充电站,充电站内含直流双向充电桩20座(2座120kW直流充电桩、18座40kW直流充电桩)。项目通过直流充电桩将电动汽车接入建筑配电系统,利用有序充电与V2G技术将建筑与电动汽车协同,并与电力系统实现互动。

购买绿电+景观固碳,实现碳排放抵消。

针对场外新能源交易的可行性与经济性进行分析,项目提出优先购买绿电,不足部分购买国内GEC绿证的交易策略。通过售电公司在南方区域统一电力交易平台代理采购绿电,并借助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购买GEC绿证。项目在运行期间购买绿电、绿证共805481kW·h,抵消运行碳排放513.82tCO2。

景观固碳,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措施,既提高了绿化美观性,又提高了单位空间绿量。项目通过绿色植物进行固碳释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碳吸收与碳储存能力,增加了景观碳汇,减少了碳排放。

5.

海南琼中抽水蓄能电站

南方电网首个近零碳抽水蓄能电站。

琼中抽水蓄能电站自2023年上半年开始全面推动近零碳示范区建设,以“四维降碳、新能源+”为主题,通过采用智能照明控制、优化通风空调系统运行方式,加装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性地推进电站降碳。

当前,电站已完成近零碳项目建设任务,可推动电站生产办公场所碳排放总量逐步降低,每年节约厂用电能约13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0吨。

此外,为了配合海南省近年来成倍增长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消纳,琼中电站机组的运行方式已从传统的夜间抽水、日间发电模式转变为日间抽水支持新能源消纳。据统计,琼中电站近三年的启动次数、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88%、56%,尤其是2024年以来,电站机组最高每天启动20余次主要用于消纳新能源,在海南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调峰调频作用。

6.

贵州电力科创园

贵州电力科创园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为电力技术科研产业用房、产业配套用房等,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科技示范工程”、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南方电网“近零碳示范区试点项目”、贵州省建筑业协会“贵州省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示范项目”。

贵州电网从“源、网、荷、储、充”等多方面建设电力科创园,建成了建筑节能低碳化、配电可靠智能化、用电安全智慧化、分布式能源利用高效化、电网柔性可控化、外部能源绿电化的低碳园区。

项目建设融合了高性能围护结构系统+可控自然采光系统+屋顶集成BIPV太阳能光电系统+地源热泵能源站系统+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采用直流供电、源网荷储系统集成控制、运行阶段碳排放核算与监测等技术和碳汇方法,以碳排放权交易等碳抵消方式,为(近)零碳产业园区打了样。

全面实施超低能耗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光储直柔、装配式建筑、高效空气源和浅层地热耦合技术、光伏幕墙玻璃及光伏地板、充电桩(V2G)、竖直发电风机、种植增汇树种、电磁厨房等。对比传统建筑,每年可节约用电量130余万度,新能源发电系统每年供应绿色电力70余万度。

7.

深圳观澜区域仓

2022年12月,深圳观澜区域仓智能化改造一期项目验收,是南方电网公司首个基于电网管理平台集设备检测、物资储备与物流配送为一体的“检储配”智能区域仓。该仓库承接了整个深圳(含深汕合作区)电网的业扩抢修物资储备和供应任务。

该项目建设了基于电网管理平台的检储配集成应用,实现物资、货位、车辆、人员、设备的全面基础数字化。

仓管员可通过基于电网管理平台的电网检储配应用所支撑的全景数字孪生系统远程查看实时库存信息,控制堆垛机等完成一键上下架作业,大幅提升仓库的智能化水平;电网管理平台实现账实分离,实物库存实时更新,大幅提升库存管理水平;可视化大屏实时监测效益维度、网省储备集中度、库存金额等指标信息,及时感知业务风险,保障物资可靠供应。该仓还配有电力行业首套超大尺寸定制堆垛机立体仓储库区,提升库容40%,有效解决电网建设点多面广、急难险重的物资供应问题。

8.

广东东深圳福田供电局

南方电网首个集“光储直柔”、数字孪生技术于一体的近零碳示范区试点项目。

项目通过集建筑“光储直柔”、用电感知与负荷侧柔性调节为一体,以及车网互动、超充、数字孪生、碳排放监测管理等技术应用,打造了城市中心区近零碳示范,每年可节约42万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9吨,相当于植树1万棵。

“光储直柔”系统,通过复用天台既有的遮阳棚支架搭建光伏,实现绿色用能和直流供电。光伏自发自用,余电通过储能系统储存。光伏与充电桩、直流空调、直流照明等连接起来,提升光伏发电利用率,直接降低建筑碳排放10%。

通过在供电局部署的上百个传感器,照明亮度、高效变频多联式空调+新风系统的温度等皆可根据人流量、气温、光照而自动调节。同时,该局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将这些用电设备的情况体现在后台建筑碳排放多元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能耗量、碳排量等数据。通过分楼层、分区域监测楼宇用能情况,可为制定节能管控措施和相关督办工作提供依据。

此外建筑的碳排放多元化管理系统对接深圳“双碳大脑”、虚拟电厂,可承接电网指令,“指挥”智能电器设备降低功率,帮助电网精准调节负荷。此外,供电局还建设双向充电桩、超充桩,开展车网互动技术应用示范。

9.

广西西桂林漓江核心景区

项目打造了旅游城市“电力+文旅”零碳示范样板。

陆上风电是桂林电网的主要电源之一,风电装机容量约252.7万千瓦。据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用电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桂林市绿电装机累计超485万千瓦,装机占比跃升至84.3%,能源结构正加速向绿色转型。

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以500千伏桂北站为核心,打造220千伏链式网架,最大限度地消纳桂北风电群与分布式新能源。同时,结合光储充一体化充电服务站,借助虚拟电厂等新技术手段,解决光伏发电与用能规律不匹配的难

题。

在漓江核心景区,1200艘漓江排筏实现“油改电”,噪声、尾气、油污滴漏等污染不再,每年能耗成本降低63%,减少碳排放2493吨,实现“零碳”游漓江。酒店等大客户开展绿电交易,2024年交易电量达83万千瓦时;南方电网首个“零碳村”落地,实现大河背岛全体用户绿电全覆盖;“碳电寻源”系统上线,为1.4万余电力市场用户提供“数字碳账单”。
漓江电动排筏

兴坪供电所通过布局风光储项目、建设低压柔性直流配电系统,实现自身零碳化运营。全电厨房、光储路灯、先进的碳排放监测系统,从积极引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到借助市场化手段购买绿电;从大力推进设备低碳化深度改造,到引导员工踊跃参与日常减碳行动,多管齐下、协同发力,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绿色含量”。

10.

海南省充换电一张网近零碳示范基地

项目构建了充换电行业绿色低碳生态链。

2022年4月,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牵头,与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公司联合成立海南省充换电一张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旨在通过建设充换电“一张网”监管与运营服务平台、建成一张网基地,推动全省公共充电桩100%接入“一张网”平台,实现推动“一个APP畅行全省”。

“一张网”平台通过整合物理的电力网络与虚拟的互联网,链接政府、能源、交通、汽车、储能、金融等产业链,以及广大的电力用电客户,进一步实现能源数字化的互联互通。

项目提升了海南充换电市场效率和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截至2024 年10月底,一张网平台累计接入229家充换电运营商,基本实现“一个APP 畅行全省”,支撑海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速全国领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全国省区排名第一。同时,颁发首张充电“绿色电力证书”,新建74座“绿色充电站点”和首条“绿色环岛路线”,推动海南绿色出行迈上新台阶。

分享到:

关键字:近零碳示范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