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终端需求放量,带动电池厂商盈利改善

作者:姚美娇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5-05-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陆续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多家电池企业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增长,业绩表现整体呈现向好态势。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电池企业一季度业绩稳健表现,主要得益于产品出货量的提升以及降本增效成效的显现。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以及储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电池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业绩表现整体向好

从财报数据来看,宁德时代业绩继续领跑,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47.05亿元,同比增长6.18%;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32.85%。

二线电池企业中,亿纬锂能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实现归母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3.32%;国轩高科实现营业收入90.55亿元,同比增长20.61%,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45.55%。

孚能科技则实现大幅减亏。在第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5亿元,同比下降20.48%;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2.17亿元变为亏损1.52亿元,亏损额有所缩窄。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多家企业在财报中提及,主要得益于产品稳定交付以及财务费用的下降。亿纬锂能表示,公司动力电池一季度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储能电池一季度出货12.67GWh,同比增长80.54%。

孚能科技称,报告期亏损幅度缩窄,主要系公司出货结构优化,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提升,带来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同时,公司降本增效措施持续进行,使得管理费用下降。另外,欧元汇率变动带来公司汇兑收益较上年上升,致使财务费用下降。

此外,宁德时代财报显示,由于持有的外币货币性项目受汇率变动影响,公司一季度财务费用同比下降831.10%,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推手。同时,公司现金流表现亮眼,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328.68亿元,同比增长15.91%。

多领域需求释放

整体来看,在电芯价格走低的背景下,下游旺盛的需求为动力电池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

新能源车市高景气度下,动力电池装车量保持高增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6.6GWh,环比增长62.3%,同比增长61.8%;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30.2GWh, 累计同比增长52.8%。

与此同时,近年来多家企业储能电池业务占比不断提升,逐渐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另外,数据中心、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的崛起,也不断拓宽电池企业的发展空间。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从电池与能源管理产业链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的经营结果来看,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及储能抢装需求的拉动下,产业链出货端表现较为亮眼,抵消上游碳酸锂价格下跌影响,多数环节2025年Q1收入同比恢复正向增长。行业资本开支进一步放缓,“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比增速进一步探底,供给端持续收缩。从盈利端来看,电池、结构件等环节龙头盈利韧性依旧较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部分电池企业提前开启备货。例如,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宁德时代存货增至656.39亿元,较去年四季度末的598.36亿元进一步增加约58亿元,增幅约9.7%。

宁德时代近期表示,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较快,存货有一定上升,主要是为了后面的销售备货。事实上,公司月度和季度的发货量都在滚动增长,从出货量的角度上讲,库存相应增长是合理的。

“走出去”步伐加快

为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电池企业在聚焦技术突破、拓展产品应用场景的同时,国际化发展战略也在稳步推进。从商业角度看,海外市场广阔的市场空间及更高的毛利,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电池企业“走出去”寻求新增量。

当前,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众多电池企业正大力推进海外工厂建设或产品出口。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61.5GWh,累计同比增长91.2%。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37.8GWh,占总出口量的61.4%,累计同比增长21.5%。

在国际化战略驱动下,不少企业选择赴港上市。相对于A股,港股具有更灵活的上市制度,能够为企业提供丰富的融资机会和引发全球投资者的关注。例如,前不久,宁德时代披露发行阶段董事会公告及刊登注册招股书,宣布正式启动国际配售簿记,预计将于5月20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申请书显示,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集到的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为公司长期国际化战略提供资金支持。

有分析人士指出,电池行业竞争格局正加速演变,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头部企业将依托技术壁垒、渠道优势、规模效应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巩固领先地位。相比之下,中小厂商则面对较大生存压力,需通过深耕细分场景等方式寻求生存空间。展望未来,拥有垂直整合能力和全球化运营能力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分享到:

关键字: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