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 5月11日,在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洛川750千伏变电站作业现场,重型机械轰鸣震耳,现场作业人员往来穿梭、挥汗如雨,正争分夺秒推进古贤间隔扩建工程第三阶段攻坚任务。
“十四五”以来,随着陕西“三个年”活动深化开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发展迅猛,陕西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电网最大负荷增加729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0.72%。面对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陕西电力落实“六精四化”(“六精”管理:精益求精抓安全,精雕细刻提质量,精准管控保进度,精打细算控造价,精耕细作抓技术,精心培育强队伍;“四化”建设:标准化、绿色化、模块化、智能化)工作要求,加快电网建设补强升级进程,全面提升电力保障能力,迈上了电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创新创效 重点工程加快建设
5月13日,在±800千伏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现场,作业人员利用无人机仿线飞行技术开展特高压地线光缆验收。飞行中,无人机飞行速度达3米/秒,对交跨导线、树木等障碍物的感知准确率均高于95%,无论是验收质量还是效率,较以往人工验收都有了大幅提升。
±800千伏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漠、戈壁、荒漠”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直流通道,该工程陕西段全线处于山区,沿线地线光缆总长超800千米,受地形条件限制,传统人工巡检方式难以全面覆盖地线光缆检测,存在视觉盲区及数据采集死角问题。
为此,陕西电力创新构建“激光点云建模—航线智能规划—仿线精准飞行”技术体系。基于无人机高精度激光雷达扫描镜头,构建地线全段厘米级三维点云模型,并基于数字绿土软件生成光缆仿线飞行最优航线,有效突破了山区大高差场景下无人机仿线飞行稳定性差、定位精度低等技术问题。
陕西电力主网建设工程在建项目达151项。今年以来,已开工27项,投产25项。特高压及主网基建二、三级风险作业分别增长31%、19%。今年,陕西电力加大电网建设创新创效力度,通过推广应用e基建2.0、数字化移交系统,组织开展“机械化示范样板工程”创建活动,加大电建钻机、集控智能牵张设备、落地双摇臂抱杆等装备推广应用等举措,全面推进电网建设数字化转型,助力电网高质量发展。
内强电网 骨干网架迭代升级
5月11日,西安330千伏城南变电站正式投运。该站是陕西电网“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国内首座位于城市中心的地下330千伏变电站。
该工程新投50万千伏安330千伏变压器2台,新建330千伏线路2回、110千伏线路16回,将为西安城区迎峰度夏期间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供应。
截至目前,陕西已建成投运330千伏变电站100座。今年,陕西电力将开展750千伏陕北至关中第三通道输变电工程、安康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汉中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261项主网工程建设。
为高效推进省内电网补强升级,陕西电力深化开展“啃硬骨头”专项行动,构建“政府挂帅、企业实施”的电网建设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电力建设领导小组、推动电力外送领导协调机制作用,在土地规划手续、变电站场地移交、文勘先行、电缆入廊入沟、设备物资运输等关键领域,促请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协调帮助,大大提升了项目落地速度。
外拓通道 能源分配更加优化
5月12日,随着最后一根导线成功牵引到位,陕西夏州—甘肃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了全线贯通,进入最后的验收调试阶段。
该工程预计于6月底前投运,将在陕西、甘肃地区形成750千伏双回联络通道,在提升两省电网功率交换能力的同时,对于加强陕西、甘肃两省的电力功率交换以及能源互济,加强陕北清洁能源外送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电力外送规模居全国前列。2024年,陕西累计向外省输送电量约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依托多条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架起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零碳丝路”。
目前,陕西电网通过4回750千伏线路与甘肃电网相连,通过±800陕北—武汉特高压直流及灵宝直流与华中电网联网,通过±500千伏德宝直流与西南电网联网,外送能力达2267万千瓦,在保障安全可靠供应、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陕西电力正加速开展±800千伏陕北—安徽、±800千伏宁夏—湖南、±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这些工程的建成,将助力陕西电网外送能力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