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5月20日,永泰数能在深圳举办“智储·致护”520工商储产品发布会,针对工商业储能市场的核心痛点,创新推出四大硬核产品及其解决方案,打造完善的端到端全周期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从价格竞争向长期价值创造转型的破局方案。在“136号文”、“394号文”推动储能市场化转型的关键时点,此次发布标志着工商储赛道正式从产品竞争进入场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竞争新阶段。
Part 01
行业痛点倒逼技术革新
随着新能源保障性收购政策退场,中国工商储市场迎来爆发窗口。数据显示,国内工商储潜在市场空间超500GWh,但当前渗透率不足3%。低价竞争引发的系统兼容性差、场景适配度低、系统可用性不足、运维碎片化等问题,叠加复杂电价机制,导致客户面临“初始投资高、收益不确定、安全风险大”三重困境。
永泰数能董事长盛剑明指出:“行业亟需从设备供应商转型为端到端全周期价值服务商。我们通过‘储能+X’战略,以场景定义产品,用技术穿透需求,重构储能价值评估体系。”
Part 02
四大场景化产品重构储能价值边界
在工商业储能需求分化的市场环境下,永泰数能瞄准高能耗、波动性用电、电网治理及绿色出行四大核心场景,推出全维度产品矩阵。此次发布的四大新品以“场景穿透”为核心设计理念,通过技术创新破解行业长期存在的适配性难题。
针对工业园区、数据中心等高负荷场景,永泰数能推出4小时长时储能系统Smart 522 L。该系统搭载AI驱动的SOC/SOH动态估算技术,在-30℃至60℃全气候环境中保持稳定输出,电池寿命延长超20%,直流侧循环效率突破95%,助力高耗能企业实现度电成本直降25%。而在离散制造、冷链物流等动态用能场景中,模块化设计的Smart 261 L Pro/Lite系统展现独特优势,其柔性扩容技术可突破土地与变压器容量限制,支持20%-200%弹性扩容,配合每日2充2放的智能策略,使动态场景投资回报周期缩短30%。
针对新能源并网引发的电能质量痛点,Solution 185台区治理系统集成毫秒级响应与谐波抑制技术,20ms极速响应能力搭配THD<3%的滤波精度,可平抑30%以上新能源波动,为乡村电网改造和工业园区供电质量升级提供硬核支撑。而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Solution 320储充一体机创新“以储带充”模式,通过电网侧柔性扩容实现5倍超配,7天快速部署特性破解市政道路边、居民小区、充电场站、物流园区等场景的配电容量瓶颈,充电效率提升40%的同时支持汽车电池健康实时检测能力,构建起绿色安全出行能源网络的新范式。
四大产品线的协同发力,不仅覆盖工商储主流应用场景,更通过3S深度融合架构、微电网控制技术、AI云边协同平台等底层技术突破,实现系统能效提升至91%、故障预警准确率超95%的行业新标杆。从高耗能产业到电网末梢,从生产用电到绿色出行,永泰数能正以场景化产品矩阵重新定义储能价值评估体系。
Part 03
技术与服务双轮驱动储能价值升级
由于客户对储能系统的供电质量、综合收益和资产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针对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提供匹配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的技术门槛持续提升的产业变局中,永泰数能通过底层技术突破、解决方案创新和服务模式重构,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壁垒。通过深度融合3S(EMS、PCS、BMS)系统架构,公司创新研发的BEMS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打破传统协议壁垒,将控制节点缩减50%、系统能效提升至91%,配合IP67防护等级与仿生流道PACK设计,在零下30度极寒环境与沿海高盐雾场景中实现整机温差≤4℃的精准温控,能量密度提升21.5%的同时降低物料成本30%。并通过EMS与微电网控制技术的融合创新,确保安全可靠供电。这套技术体系不仅支撑四大场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稳定运行,更通过AI云边协同平台实现储能系统运营策略的动态进化——搭载512GB本地存储的站点级EMS可同步处理峰谷套利、虚拟电厂调度等6种收益模式,借助云端百万级数据训练形成的预测算法,将故障预警准确率推高至95%以上,为资产收益装上“双保险”。
永泰数能高级副总裁方超强调:“储能的价值不在初始投资,而在全生命周期收益。当前行业过度聚焦设备采购成本,却忽视了储能作为能源资产的核心属性——其长期收益能力取决于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与价值挖掘。”为此,公司构建了覆盖“规划-建设-运营-退役”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构建储能资产“建得快、用得好、退得值”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闭环。方超进一步指出,“我们30+服务中心、6大区域备件仓组成的‘4小时应急圈’,以及覆盖20年运营周期的服务生态,正是为了确保资产收益不缩水。从水泥厂110kV防逆流项目到零碳园区标杆,每个案例都验证了全生命周期价值闭环的可行性——这不仅是技术突围,更是商业逻辑的重构。”
Part 04
产业领袖共绘储能发展新图景
众多行业大咖围绕政策演进、技术攻坚与生态协同展开深度对话,勾勒出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路径。
政策驱动行业价值重构
永泰数能董事长盛剑明在开幕致辞中率先定调,指出中国储能行业正经历“从政策护航到市场驱动”的历史性跨越,强调“技术为根、场景为脉”的长期主义逻辑。
这一观点得到港华能源高级副总裁伍宇铿的呼应,他认为“136号文”的出台标志着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储能与新能源的协同将重塑能源产业价值链”。
中建三局南方分局副局长范宗臣从基建视角补充称,政策不仅确立储能的“压舱石”地位,更通过市场机制释放红利,“催生产业链上下游的结构性变革”。
技术迭代瞄准三大跃迁方向
储能领跑者联盟理事长杜笑天犀利指出,政策与技术的双重筛选将加速行业洗牌,“唯有构建全生命周期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存活”。
龙元天册董事长王萍进一步描绘技术进化图谱:光储充氢一体化将打破能源孤岛,AI预测性调度可提升资产收益20%以上,而储能资产证券化将撬动万亿级金融市场,“这三大跃迁将推动储能从配套角色升级为能源生态主导者”。
针对细分赛道,中国能建广东院周钰预测,台区治理、高敏感负荷保障等场景将成新蓝海,但技术需从“能用”向“好用”迭代,尤其需解决多能微网协同控制难题。
收益模式与安全底线成热议焦点
云智环能科技总经理张隽永在政策解读中呼吁构建“双市场套利”机制,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资源,使储能收益边界扩展3倍以上,“让电站从成本中心变身利润中心”。
光储星球创始人 马洪强
永泰数能首席技术官 徐智慧
这一主张在主题沙龙引发连锁反应:光储星球创始人马洪强提出“存量资产改造”将成为投资新风口,通过智能化升级可提升资产价值15%-30%;永泰数能首席技术官徐智慧则透露技术破局方向——“软件定义PCS”技术已进入实测阶段,该技术可通过远程配置满足90%以上改造需求,推动解决方案产品化落地。
安全共识呼唤行业自律
在产业高歌猛进中,多位专家敲响安全警钟。张隽永强调“守住安全底线是行业生命线”,呼吁建立恶性事故一票否决制。周钰直指行业存在“安全认知惰性”,披露现行标准执行率不足60%,“早期预警系统的普及可将火灾风险降低70%,这需要全产业链协同攻坚”。永泰数能现场展示的AI预警平台,凭借95%的故障识别准确率,为行业提供了技术范本。
当嘉宾们共同启动“520零碳之约”时,储能产业的未来图景已然清晰:这是一场需要政策精准导航、技术持续突破、生态开放协同的持久战。正如盛剑明所言:“当行业从价格血拼转向价值共创,储能的每一度电都将点亮零碳未来。”
面对万亿级工商储赛道,永泰数能通过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正推动行业从设备销售向价值服务转型。这场以技术为矛、生态为盾的产业升级,或将重塑中国储能市场的竞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