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电力市场>容量租赁与容量电价 返回

江苏分时电价新政下酒店配储逆袭,会是“潜力股”吗?

作者:吴涛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5-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段时间,工商储大省江苏即将于6月1日执行的分时电价新政一度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新政的争议点在于工商业用户分时电价计价基础从到户电价切换为用户购电价。

尽管峰段上浮比例提升至80%、谷段下浮65%,但剔除输配电价、政府基金等价差水分后,实际峰谷价差从0.85元/kWh缩水至0.65元/kWh,平谷价差更从0.37元/kWh暴跌25%至0.28元/kWh,这直接动摇了储能项目内部收益率的底层逻辑,削弱了工商业储能的套利空间。

江苏省发改委对此的回复称,此次优化分时电价,将工商业分时电价执行范围扩大到除国家有专门规定的电气化铁路牵引用电外的执行工商业电价的电力用户,为储能项目增加了新的潜在的工商业企业合作对象。

国网江苏也在近日就江苏最新分时电价进行解读,其中以南京某酒店为例,选择执行分时政策,要是配置9兆瓦/18兆瓦电池储能,每天一充一放,每年就能节约电费约367万元。

尽管国网江苏的举例只是为该省新政之下工商储应用场景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在全球能源革命与“双碳”目标驱动下,酒店行业正经历从传统能耗大户向绿色能源枢纽的深刻转型。储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是降本增效的工具,更成为重塑酒店竞争力的核心引擎。


泰宁县首个“光储充微电网”示范项目在锦江国际度假酒店建成投运(来源:国网泰宁县供电公司)

首先,酒店作为高能耗场所,电力成本在运营支出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传统的酒店用电模式在面对峰谷电价差异时,往往承受着高额的用电费用,储能系统的引入,能够有效利用峰谷价差,调整充放电策略,实现能耗成本下降。

其次,酒店的运营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以保障客房服务、用餐服务、会议服务等各个消费场景的正常运行。储能系统与光伏、柴油发电机等相结合,能够形成酒店独立的能源互补供应系统。

第三、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酒店行业的重要趋势。酒店引入储能技术,一方面,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符合环保理念;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酒店的社会形象和品牌竞争力,吸引更多注重环保的消费者。

第四、随着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储能系统与酒店能源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成为可能。通过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储能系统的精准控制和优化运行,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的性能和效益。

如捷克某酒店通过EMS实现分时控制与需量管理,年节约电费1.2万欧元,投资回收期仅3年。

第五、储能系统还能促使酒店资产升值,获得LEED铂金认证或“零碳酒店”标签的项目,客房溢价可达20%-30%。沙特红海新城酒店凭借绿色能源系统,成为高端旅游市场的差异化卖点。

当前,储能技术的发展创新正在拓展储能系统在酒店行业的应用边界。

其一为光储充微电网系统的应用,如福建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建成当地首个“光储充微电网”,通过光伏板发电、蓄电池储能、热泵供热的组合,年利用光能40万千瓦时,实现热水供应、电动汽车充电与客房用电的全绿电覆盖。

浙江钢泰温岭九龙国际大酒店采用华为光储充一体化方案,配置800kW光伏、215kWh液冷储能柜及600kW超充枪,日间光伏电力可满足90%的充电需求,年发电量超80万度。


华为助力打造温岭九龙国际大酒店光储充样板点(来源:华为数字能源)

其二为离网型智能能源系统应用,如沙特红海新城的“沙漠岩石”酒店依托“光伏+储能+内燃机”微电网,实现完全脱离传统电网的独立供电。

其储能系统具备智能“黑启动”功能,可在电网故障后1分钟内恢复供电,保障旅游度假区的高可靠性需求。

其三为储热式储能技术酒店领域兴起,该技术能够将多余电能转化为热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为酒店的供暖、热水等服务提供热能支持,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

在电价政策持续优化、储能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酒店配储的盈利模式也在不断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峰谷套利与需求响应。

如上海世博洲际酒店1MW/2MWh储能项目通过“两充两放”策略,2024年实现收益50万元,并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获得额外收益。这种“削峰填谷+需求响应”的双重收益模式,使投资回收期缩短至5-7年。

另外,工商业储能集群可通过虚拟电厂(VPP)模式参与电网调峰,收益率可再提升2-3%。

例如,欧洲某酒店储能系统与电网调度深度集成,实时响应指令调整充放电策略,最大化光伏消纳并获取辅助服务收益。

还有,投资方以“零首付”模式为酒店建设储能系统,通过节能收益分成实现共赢,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资金有限的中小型酒店,如安吉漫自然度假酒店通过0.2MW/0.43MWh储能系统,年收益达19.7万元。


赢科储能为皇马椰海国际大酒店提供能源管理服务。(来源:赢科数能)

未来,酒店与储能应用的结合将呈现3个发展趋势。

氢能储能的场景渗透。如日本某酒店已试点“光伏+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实现夜间供电零碳排放,为高端度假酒店提供新范式。

建筑能源管理的深度整合。通过BIM技术将储能系统与建筑结构、空调系统联动,如德国某酒店利用相变储能墙体调节室温,降低空调负荷30%。

文旅融合的价值延伸。如福建泰宁将“光储充微电网”打造成旅游体验项目,游客可通过APP实时查看酒店绿电使用数据,形成“能源教育+低碳消费”的新型文旅IP。

尽管酒店配储未来的前景光明,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资金有限的酒店来说,可能存在资金压力。

其次,储能技术的更新换代较快,酒店需要不断关注技术发展动态,以确保所采用的储能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储能系统的运营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这对酒店的人才储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编后语:酒店配储已超越单纯的技术应用层面,成为重构行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从上海世博洲际的经济性突破,到沙特红海新城的颠覆性创新,这一领域正在定义未来酒店的能源范式。

随着政策支持深化、技术成本下降与商业模式成熟,酒店配储将推动行业向“零碳运营、能源自给、体验升级”的方向跃迁,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平衡。

分享到:

关键字:分时电价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