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国内市场>华东储能市场 返回

山东德州齐河县:“云储能”项目成功突破绿电用电时空不匹配问题

作者:李榕 张振宝 来源:德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现阶段,消纳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破解发得出、送不出、用不完的难题,成为各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

齐河太阳能资源丰富,依托资源优势,全县新能源装机超57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超46万千瓦,规模全省领先。尤为亮眼的是,该县新能源消纳率达95%以上,走出了一条新能源高效消纳的创新之路。

盘活闲置屋顶

带来“阳光收益”

5月6日,走进齐河县鲍庄村,屋顶上深蓝色的光伏板格外亮眼。在这里,光伏板源源不断地将光能转化为绿电,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为村民带来了“阳光收益”。

鲍庄村党支部书记孙维军掰着手指算了两笔账:一是收入账,鲍庄村共有62户安装了屋顶分布式光伏,总安装量达3900块,每安装1块光伏板,除可领取相应租金外,开发企业还会向村集体支付3元维护协调费,这让村集体年均增收超万元;二是生态账,鲍庄村总装机容量为1360千瓦,年可产生绿电160万千瓦时,所产生电量全部并入电网,可满足900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

“光伏不仅让村民吃上了绿色能源饭,更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起到辐射、示范、引领效应。”齐河县发改局党组成员官峰称。齐河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与乡村振兴有力结合,大力推进光伏建设,统筹县域内村庄闲置土地、空闲宅基地、坑塘水面等边角资源,打造强村富民的“阳光银行”。同时,鼓励党政机关、医院、学校等用电量较大的机关单位及工商业屋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并对用电量较小的居民屋顶鼓励采取“全额上网”模式。

在焦庙镇的齐源鲁盛农业产业园内,8737块深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我们充分利用产业园内闲置坑塘、沟渠,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齐源集团副总经理翟思秋称。目前,集团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在全县建成16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6万千瓦,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每年可提供18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5400吨。

近年来,齐河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目前全县新能源装机超57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超46万千瓦。仅2024年,新增装机10.91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超7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4.2%。光伏发电近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近15万吨。

探索多元模式

提高消纳水平

风光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富余电量本地无法消纳,外送通道有限,如何有效消纳这些电能成为关键。为此,齐河创新电网承载能力提升路径,探索云储能、微电网等多元模式,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

5月7日,在齐河县小高村,一个占地10平方米的云储能柜正在有序运行。“这是国内首个‘云储能’项目,可实现超370千瓦时的储存。”齐河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专责刘振山称,“云储能”项目就像一个大型“充电宝”,当光伏发电量过剩时,储能设备将多余电能储存;发电不足时,再释放电能,精准匹配区域电网负荷需求,助力清洁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

小高村共有15户村民安装屋顶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300千瓦,日均发电量约1800千瓦时。以往受电网变压器容量限制,每天仅900千瓦时可上网。如今,“云储能”项目成功突破绿电用电时空不匹配问题,使整村光伏消纳能力翻倍,年消纳新能源电量超65万千瓦时,新能源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

微电网建设同样是齐河消纳绿电的“利器”。去年,全省首个村级低压直流自治微电网项目在齐河刘集东村投入运行。该项目采用“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储能”模式,构建起分布式光伏、储能、车网互动充电桩、直流负荷4类典型用电场景,将原配电网整体升级为750伏直流配电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项目覆盖8个村、20个台区,共接入69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8台车网互动充电桩及1套储能装置。”齐河县供电公司运检部副主任于光远称。得益于云储能、微电网等多元模式的探索,齐河光伏消纳能力提升50%以上。

此外,齐河县积极布局“光伏+新能源汽车”领域,全力推动绿色出行,激发消纳潜力。目前,全县已建成16处公交车充电站,规划75条公交线路,并配备171台充电桩、29台变压器,319辆城乡公交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电动公交车依据平、谷期分布及运营情况,日均充电2至3次,既降低运营成本,又可消纳部分光伏电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协同发力创新

向全产业链迈进

新能源发储用,离不开全链条的协同发力与创新突破。

5月8日,位于齐河经济开发区的新能源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内年产10GWh储能电池系统制造项目现场,3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加紧生产,可日产各类型储能产品50余台。

项目由山东恒力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生产光储充微电网系统、户用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电站型大容量储能系统等产品。“我们是一家专注于锂电产业链、以风光储多能集合应用为核心业务的新能源科技企业,在拉长产业链、降低成本、增强行业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山东恒力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副总王丽朝介绍,项目一期共建设生产车间2.6万平方米,从启动到建设完成仅用时4个月。“目前我们待交付订单排到了6月底,企业发展前景广阔。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约60亿元。”王丽朝说。

山东恒力源公司所在的齐河新能源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正是当地倾力打造的绿色储能全产业链及新材料生产制造基地。该产业园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以山东恒力源公司年产10GWh储能电池系统制造项目为龙头,同步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目前,齐河经济开发区内已聚集超林新能源、德瑞新能源汽车、慕尔斯等企业20余家,涉及光伏、氢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恒力源储能电池项目的落户成功填补了齐河能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为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推动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看中齐河的储能市场和产业基础,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先后将储能电站项目和陆上风电项目落户齐河。以储能电站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3.6亿元,位于齐河县祝阿镇后颜村,是山东省储能示范项目。

现场,一排排储能电池装置就像一个个巨型集装箱。“项目共安装了23台储能单元,据测算,项目的储能一次充电量可达20万千瓦时,足以支撑110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年放电量达4200万千瓦时,可满足2.3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齐河项目部经理孔小民介绍。储能建起来,更要用起来。该项目于去年3月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平均每天充放电1次,2024年累计参与交易294天,总收益达1300余万元。

从光伏项目的大规模开发,到消纳难题的破解,再到新能源产业的逐步崛起,齐河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完善电网承载能力,加大力度发展新能源产业,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能源转型提供更多可借鉴的‘齐河经验’。”官峰说。

分享到:

关键字:微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