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能建攀登压缩空气储能新高地 打造绿色低碳转型新标杆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务院国资委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5-05-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30·60”战略目标和国务院国资委战新产业“9+6”工作部署,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实现湖北应城世界首台(套)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建设投产,为服务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对推动实现“30·60”战略目标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注重理论到实践跃升

建成新型储能新典范

2024年4月,中国能建以“研投建营数”一体化模式建设的湖北应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实现首次并网发电,标志着中国能建自主研发制定的“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从理论变为现实。项目秉持“全自主化、全产业链、全国产化、全开放式”和“研投建营数”一体化模式,依托中国能建全产业链优势,与国内一流的洞穴储气科研机构及压缩机、膨胀机、换热器、储热罐等设备厂家紧密合作,通过“投资、规划、设计、施工、装备”五端发力,快速实现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产业化。项目于2023年2月开工,历时14个月建设完工,单机功率300兆瓦级,储能容量达1500兆瓦时,系统转换效率约70%。项目利用废弃盐穴作为储气库,首次提出并应用了高压热水储热中温绝热压缩技术路线、大容量恒压式球形储罐储热系统、大容量低压损高效翅片管式换热器以及全周进气+补气阀进气调节300兆瓦级空气透平,是全绿色、非补燃、高效率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目前,电站已实现全容量投运。

注重科技创新引领

实现技术新突破

该项目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从“0” 到“1”的首创突破,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级、行业级和体现中央企业对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强大引领力、影响力的权威认可。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3项“世界第一”,打造了压气储能系统示范、核心装备自主化示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精品工程示范、全产业链全过程数智化示范、盐穴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示范等6个行业示范,实现了数十项国际首创、首次突破,实现了项目关键核心技术装备100%国产化,攻克了工艺系统集成、地下储气库建造、关键装备研发等诸多难题,形成了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专利、专有技术、标准规范共计200余项,锻造了一系列国际首创技术和配套产品,标志着我国新型长时物理储能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注重社会实效运用

发掘战略新价值

该项目作为世界首台套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开创了储能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新模式。项目的投产既解决了废弃盐穴的合理利用问题,又促进了周边地区新能源消纳,增强了周边地区电源支撑能力,并为电网提供备用和动态无功支撑,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灵活性和稳定性。电站每天可充电8小时、放电5小时,全年发电量约5亿千瓦时,可满足75万居民一年用电需求。电站自首次并网成功后,已圆满完成湖北电网调度优化和2024年迎峰度夏保供电任务,2025年全容量并网发电后,安全稳定运行,为湖北省新能源消纳和“五一保电”提供了坚强支撑。该项目用良好的实践效果验证了“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有力推动地区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该项目将废弃盐穴“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深地空间利用技术领域也创造了多个全球第一,解决了一系列世界难题,对储氢储氦储天然气等国家能源战略储备极具参考价值。

中国能建正全面深化压气储能产业布局,加快推动甘肃酒泉(人工硐室)、陕西铜川、山东泰安等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建设。同时,持续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进行技术迭代,正全力攻坚600兆瓦级以上、24小时储能电站研发和工程化实践,加快推动地下人工硐室储气技术和空间限制问题的突破。中国能建将持续推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向更大容量、更长时长迈进,推动“全绿色电站”集群建设布局,更加有力有效支撑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分享到:

关键字:压缩空气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