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金融>供应链金融与投融资 返回

专家表示:我国气候投融资力度不断增强 资本市场绿色功能增强

作者:李禾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2日,第四届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4.5个百分点,绿色债券市场增长势头强劲;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超过4万亿元,创新推出碳中和债、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多种产品,气候投融资力度不断增强,资本市场绿色功能显著增强。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气候投融资的导向性作用和激励保障作用初步显现,发展潜力巨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碳减排支持工具已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1万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近2亿吨。截至2024年底,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库入库和储备项目5400多个,涉及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累计授信总额超过5千亿元。

作为气候投融资工作的积极创新者,多年来,我国央企积极探索气候投融资的新模式、新机制。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社会责任局局长李军说,央企通过设立绿色基金参与碳交易市场等多种方式,创新融资渠道,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投资绿色低碳未来产业,并取得明显成效。比如,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了首期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的国投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支持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发展;三峡集团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发行绿色债券等,为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为央企自身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全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李军建议,央企还应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继续探索创新气候投融资模式和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等。

“强化金融支持气候减缓和气候适应,有助于激发金融需求,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王信说,据城市联盟估计,全球城市每年投资1.83万亿美元用于气候项目,到2030年能创造8700万个就业岗位。“气候减缓和气候适应确实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它对中长期就业和经济增长,会创造出更多机会和更大效益。”

分享到:

关键字:投融资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