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固态电池 返回

“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明确“全固态”定义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25-05-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5年5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 434-2025),该标准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定义,要求离子传递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严格技术分界。该标准由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牵头联合50多家单位共同起草,旨在解决行业对全固态电池定义模糊、液态物质含量测试方法缺失等问题,为全固态电池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团体标准先行先试也为后续全固态电池国家标准制定提供实践支撑。

填补标准空白 引领技术创新    

近年来,全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方向,但行业内对“全固态”“半固态”电池的界定长期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厂商对技术定义的分歧导致市场认知混乱。为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及相关单位于2024年9月启动全固态电池标准预研工作,围绕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电池产品关键层级及虚拟测评技术等方面系统开展标准需求调研及体系梳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于2024年11月正式立项,经过5个月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完成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最终明确了全固态电池的判定条件及测试方法,形成《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该标准将推动企业明确全固态电池概念并实现向全固态技术跨越,加速关键工艺突破。

科学论证支撑  关键技术突破   

按照标准的规定,被测样品通过破口目视检测(无液体渗出)定性排除显性液态残留,再通过120℃真空干燥6小时后的失重率<1%的定量检测(失重率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样品失去的质量与初始质量的比值),则判定为全固态电池。该标准的核心研究点在于提出基于失重率的液态物质含量试验方法。经多轮验证试验支撑,确定以真空条件下加热测试失重率的试验方法作为全固态电池的判定基础。

试验数据显示,该方法误差率低,重复性验证结果稳定,可覆盖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卤化物等主流技术路线。在起草过程中,经多轮讨论与试验验证,重点研究测试温度、加热时间等关键参数选取,确保方法安全性与普适性。

奠定测评基准 推动产业发展    

该标准为技术研发、产品认证和市场应用提供统一标尺。一方面企业可依据标准明确技术路线,优化材料开发和工艺设计;另一方面检测机构能够通过标准化测试方法,快速判定产品类别,降低市场推广成本。在市场层面,可有效杜绝“伪全固态”产品混淆视听,维护消费者权益与行业秩序。目前,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尚未出台同类标准,中国率先建立技术规范,将为全球产业链提供“中国方案”。

后续计划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持续面向汽车前沿、交叉技术领域,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先行先试作用加速引领性、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继续聚焦全固态电池、智能底盘、智能座舱、飞行汽车等新兴领域推进适度超前团体标准研制与示范应用,加强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同,推动先进团体标准应用成果有效支撑国家标准预研。

分享到:

关键字:全固态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