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 15年来,长三角地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能源电力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实现清洁、高效供给。 作为长三角区域电力供应的重要力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电力”)持续加快电网建设,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加快能源生产消费绿色转型和治理现代化,支持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区,服务“双碳”目标实现,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能源变革,绘就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图景
2020年以来,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实施能源变革,支持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山多平地少,雨雾多、光照时间短,新能源禀赋并不突出。
然而,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浙江从不缺乏创新的魄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浙江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充分利用公路边坡、企业屋顶、水池鱼塘等一切可利用的场地,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
3月6日,在杭州市临安区,329国道后渚隧道口边坡光伏项目投运。项目预计年发电量75万千瓦时,以“自发自用、 余电上网”模式运行,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3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0吨。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浙江光伏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同比增长41%。其中,分布式光伏占光伏总装机的83%。5月12日,浙江光伏最大出力达到3593.6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占全省最大用电负荷的41%,在支持电力保供的同时,推动能源绿色转型。
就是这样看起来的“零敲碎打”,却产生了“聚沙成塔”的效应。过去5年,浙江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呈爆发式增长。新能源装机从2020年底的1943万千瓦增长至2024年底的5682万千瓦,年发电量从279亿千瓦时增长至718亿千瓦时。
为推动新能源高水平发展和高效利用,浙江电力加快构筑“以特高压交流环网为主心骨、以四回特高压直流为受电主动脉”的坚强主网架,并持续提升配电网,支撑新能源并网和消纳。
此外,浙江借助山多水丰优势,积极打造“华东抽水蓄能基地”,在衢州、丽水等地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十四五”期间,浙江重点实施项目17个,总装机2170万千瓦,投产和在建抽蓄装机量位居全国第一。5月8日,国网新源浙江宁海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电站实现全面投产发电。目前,浙江已投产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超800万千瓦。这些抽蓄电站不仅服务浙江电网,更有近一半支持长三角各省市,为区域能源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调节资源。
深化数字赋能,开展区域“双碳”精准智治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就碳排放管理出台一系列文件,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完善碳排放治理体系。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治理,都走在前列。
今年以来,浙江电力加快布局“3373”特色碳业务架构,以电碳协同为主线,加强电碳核算、低碳技术“两个支撑”,深化政府治碳、企业降碳“两个服务”,加快打造以电网企业为枢纽的政府、行业、企业“双碳”生态圈。
4月29日,浙江电力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签订协议,通过合作提升浙江碳排放管控水平,助力碳排放双控目标实现;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导向;加快碳足迹体系建设,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加快人工智能前沿产业发展。在浙江,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引领数字产业发展,DeepSeek等“杭州六小龙”,掀起浙江人工智能发展新浪潮。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优势,浙江在开展“双碳”精准智治、服务地方低碳发展上,同样走在全国前列。
在杭州,由浙江电力运维的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承担浙江省全品种全过程能源数据的采集、汇聚、加工、应用,这里接入全省约3万家重点用能企业用能数据,汇聚数据超900亿条。该中心研发出浙江省“新能源e平台”等60余项能源数据产品,服务企业用能诊断和能效对标。“平台清晰展示电站的发电量预测、年等效小时数、年发电效率等关键数据,为我们制定经营策略提供数据依据。”浙江常山同景光伏电站站长祝建伟介绍。
面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长三角区域电力公司建立沪苏浙皖四地电力环保数据共享平台,推送高耗能企业用能数据,支撑环保部门共同开展能源治理。
加快产业集聚,构建区域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为代表的“新三样”正成为我国重构产业版图、实现经济“弯道超车”的重要法宝,也是我国着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产业结构最完善的区域之一,也是当前我国产业转型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18.2万辆,同比增长50.4%。在新能源汽车赛道,长三角一马当先。1~3月,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11.23万辆,全国占比超三分之一。
伴随吉利、比亚迪等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的落户和扩张,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宁波,正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并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目标。
在宁波旭升集团总部大楼一楼大厅大屏上,由供电公司开发的数智能源管控平台清晰展示各个厂区实时负荷,以及空压机、中央空调等设备用能情况,帮助企业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用能。“及时掌握企业能耗情况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向能源管理要效益。”旭升集团能源部经理王哲峰介绍。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是长三角聚力发展的另一条赛道。
浙江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如今,从温州的金风科技、金华的晶澳新能源到衢州的华友钴业,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绿色产业,正加速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相关行业围绕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和装备研发,进一步激发创新协同动能。
作为电力产业链的“链主”,电网关联万千企业。浙江电力积极与相关企业在新型储能技术研发等领域不断开展协同创新工作。
从能源结构优化、治理方式转变再到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如今在东海之滨,一场由能源革命引发的理念创新、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正在长三角以不可阻挡之势发展。作为引领者和推动者,浙江电力将持续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能源革命持续深入,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