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两年,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储能装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为74.2GW/175GWh,同比+52.67%/+69.08%。
储能装机的持续增长也推动全球储能电芯需求增多,2024年国内储能电芯出货量301.04GWh,同比增长55.87%;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323GWh,同比增长53.81%。
另一方面,价格战之下,储能领域的竞争从混战走向深入、务实,头部效应逐渐显现;欧洲电池法案的推出对出海BMS产品的要求也日渐趋严。
作为储能系统核心部件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其市场格局也呈现显著分化。尽管系统集成环节集中度持续提升,第三方BMS仍凭借技术优势保持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大多数储能集成商和电池厂商而言,与长期深耕技术的第三方BMS供应商合作仍是保证产品性能稳定优越、快速占领市场的最优选择。
在此背景下,2024年,储能BMS产品领域的领军者协能科技脱颖而出,再度斩获全球第三方储能BMS出货量第一,这已是该企业连续多年斩获全球第三方储能BMS出货量第一的佳绩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协能科技在技术创新、市场战略、产业生态协同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技术领航:全栈自研,构筑核心竞争力
协能科技自2012年成立起,就锚定技术研发的主航道,专注于新能源电池管理技术。
2013年,协能科技成功获得首家主动均衡技术专利,迈出技术创新的关键一步。
此后,其在主动均衡芯片研发上持续深耕,提出了“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这种管理方法包括从规划、运营到退役的各个阶段,涵盖了报废回收或重新利用的全过程,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延长系统的运行寿命和效率,提升其价值,同时确保系统在安全性、合规性和环境责任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核心内容是基于“主动均衡 + 云边协同 + 多算法融合”的新一代电池管理系统(BMS)平台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不仅管理电芯级别的操作,还覆盖了系统级安全,从故障预测性维护到全生命周期数据闭环追踪,无不全面展示了协能科技在技术前沿的突破与实践。
围绕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布局,2025年,协能科技推出新一代主动均衡BMS产品,兼具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均衡能力、高智能化、低成本等优势,实现三大技术突破,破解储能 BMS 核心痛点。
突破一:全时动态主动均衡,容量效率显著提升。
针对大容量电芯一致性难题,协能科技创新采用自适应全时均衡算法,通过 SOC 差异估算、温度监控等参数,实时调整0.5A-4A 范围内的均衡电流,对于不同线径的采集回路通过软件调整适用的电流,不用单独定制线束;基于级联双向DC-DC技术,均衡效率超96%;单颗电芯独立均衡模块设计,突破传统被动均衡仅 0.1A 的低效瓶颈,系统可用容量及运行效率都得到显著提升。
突破二:3*3mm 芯片集成,体积成本双降。
全新一代主动均衡芯片将功率电路、采样电路、控制电路等高度集成于3*3mm 极小封装,模块面积较传统方案缩小75%。通过芯片级设计消除分立器件冗余,在保持同等体积下,实现均衡能力提升 40 倍,主动均衡成本降低 25%,彻底解决传统主动均衡方案体积大、成本高的行业痛点。
突破三:极简可靠架构,故障率下降 80%。
创新采用双向 Buck-Boost 电路替代复杂反激式结构,搭配标准电感储能元件,消除变压器气隙漏磁问题,EMI显著降低。新一代高集成度芯片方案较传统离散元件方案减少 70% 的焊接点,大幅减少失效概率,可靠性达到车规级标准。
对于这项创新突破,协能科技旨在于填补国内芯片级主动均衡技术空白,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各种储能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场景,助力客户系统寿命延长 20% 以上。
在BMS系统架构方面,协能科技率先提出网关 - 四层架构BMS概念,构建了一套高效、智能的管理体系。基于此架构打造的智慧能源大脑,通过智能边缘设备与云平台云边协同,利用云端数据与算力迭代优化算法执行,实现综合能源管理、绿色能源调度及精细化碳管理,为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与高效利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截至目前,在储能BMS领域,协能科技持续推出了双向主动均衡芯片、2000V高压储能BMS、5MWh电池管理解决方案、基于3.0总控支持多种复杂电池系统BMS方案、轻量级站点运维平台等技术产品与服务,持续引领这一领域的技术革新。
借技术优势,协能科技实现了BMS全场景应用覆盖,从大型储能到工商业储能,从户用储能到数据中心,从重卡换电到新能源汽车,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赢得市场广泛认可。
市场深耕:全球布局,紧贴客户需求
在市场战略上,协能科技采取全球布局策略,业务版图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内,协能科技与国家电网、国家电投、中国中车等大型央企紧密合作,深度参与国内储能项目建设。
例如,助力国内最大电化学储能电站落地“莎车百万千瓦级光储一体化项目”,彰显其在国内大型储能项目中的技术实力与交付能力。
在国际市场,协能科技成为松下唯一储能ODM供应商,完成11.8MWh电网储能项目,成功打开海外市场大门。
自2014年出海至今,协能科技在储能领域累计出货量已达到100GWh级别,积累了丰富的海外产品开发经验,具备快速开发满足海外客户本地化产品需求能力,产品和服务实力持续“圈粉”海外市场。
产品全面符合UL、TUV、IEC、JET、 KC等多个国际权威认证,并通过GB34131-2023型式试验测试,取得鉴衡CGC认证,广受市场认可与好评。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协能科技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一方面,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BMS产品和解决方案。
如针对新能源侧应用场景中对电化学储能利用效率和锂电池使用寿命的高要求,2019年协能科技在国内首推1500V高压储能BMS并实现批量商用,极大提升了相关性能指标,有力推动能源转型进程。
另一方面,协能科技不断优化客户服务体系,通过建立智能运维平台,实现对电池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与评估以及远程升级等功能,大大节省了现场维护工作量,提升客户使用体验。
产业协同:链合上下游,打造共生生态
储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协能科技深谙此道,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构建紧密的合作关系,打造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
在电池厂家合作方面,协能科技与南都电源、赣锋锂电、海辰储能等建立深度合作,基于各自优势,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优化电池管理系统与电芯的适配性,提升储能系统整体性能。
在储能集成商合作上,与中车株洲所、远景能源、天合储能等携手,从系统集成角度出发,将协能科技先进的BMS技术融入到储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中,共同推动储能项目落地。
此外,协能科技还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为储能产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如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新一代电池管理技术“一心一管理CCS+技术方案”,融合先进电池管理技术与CCS技术,实现电池系统更高效、更智能运行,为行业技术发展树立新标杆。
2025年,中国的储能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136号文到394号文的政策演进,标志着中国储能产业正经历从"行政配置"到"市场配置"、从"单一套利"到"多元价值"的深刻变革。
独立第三方BMS企业也正经历从"规模竞争"向"质量竞争"的关键转型。以协能科技等头部企业为代表,通过构建“技术-数据-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竞争力,不仅有效抵御了系统集成环节的集中化压力,还顺应专业分工深化的趋势,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未来,行业将呈现“哑铃型”格局——由头部第三方企业与顶级电池厂共同主导市场,而中间层企业的生存空间将逐渐收窄。在这一进程中,持续的技术迭代能力和全球化服务网络将成为制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