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新能源建设与消纳 返回

截至4月底,青海电网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包括储能)总容量达7300.8万千瓦

作者:甄国青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5-05-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青海是我国绿电发展的先行省份之一,近年来探索清洁能源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光伏发电、风电、水电和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体系。

截至4月底,青海电网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包括储能)总容量达7300.8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3688.2万千瓦、风电1301.9万千瓦、水电1639.2万千瓦、储能224.4万千瓦。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规划布局、技术创新、工程建设、服务模式等方面持续探索,加快建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

构建“大基地+大通道+大电网”格局

青海绿电外送15个省份

5月21日,±400千伏柴达木换流站内,青藏联网二期扩建工程施工人员正在开展该站第七台变压器设备安装作业。该工程预计于9月建成投运,届时工程正反向输电能力将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青、藏两省(自治区)电力供应能力和电网运行稳定性。

近年来,青海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持续提高。国网青海电力构建“大基地+大通道+大电网”格局,相继建成投运750千伏昆仑山、红旗、丁字口输变电工程,为“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电力外送提供坚实支撑。

海拔3000米的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上,绵延不绝的光伏矩阵与旋转的风机叶片构成壮美图景。这里不仅是全国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更是青海电网“东数西算”绿色枢纽的重要支点。几千米之外,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将基地发出的绿电送往华中负荷中心。

国网青海电力在稳步提升青豫直流送电能力的同时,建成7回青海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络通道,构建东接甘肃、南联西藏、西引新疆、直通中原的交直流多端枢纽型电网,送电、受电能力均超过千万千瓦。青海电网实现新能源发电装机、发电量占比“双主体”,绿电外送范围拓展至15个省份。

目前,位于青海的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全部投产,玛尔挡、羊曲两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果洛330千伏第二回线路工程也于年初建成投运。这些项目不仅扩大了青海的清洁能源装机规模,也为青海能源转型注入了新动能。

技术驱动多能互补

新能源高占比电网运行添保障

4月18日,全球最大容量高压直挂构网型储能人工短路试验在海西州格尔木市宝库储能电站完成。试验不仅为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核心参数,还将支撑“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电力大规模外送技术研究,为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过半的省级电网安全运行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储能是平抑新能源发电功率波动、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国网青海电力探索电网稳定运行新技术、新模式,实施“双核驱动”,推动电网技术革新升级和储能多元化发展。该公司牵头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电化学储能高效支撑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相关成果于2024年年初在青海蓄航储能电站成功应用。应用该技术后,电站充放电效率达90.63%,年充放电小时数达2000小时,助力新能源电量增发超过7578万千瓦时。

青海大力推进抽水蓄能建设。哇让、南山口、同德3座总规模76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已开工,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德令哈抽水蓄能电站获得核准。这些电站建成后,可有效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2024年青海储能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77%,独立储能项目总规模居西北地区前列。峰谷电价、容量补偿等政策的实行让储能经济性显著提升,海西州储能电站通过“两充两放”模式,日均转换效率近90%,既缓解了用电晚峰压力,又获得了经济收益。

“清洁能源+绿色算力”协同发展

智慧调度促进绿电高效消纳

近年来,青海抢抓国家“东数西算”“东数西储”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探索“清洁能源+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模式,推进电算融合创新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的建设发展,为电算协同提供了“智慧方案”。

3月28日,第二届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举办,青海省政府与众多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又一批算力项目将上线运行。

在国网青海电力建设的全国首个省级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中控室,大屏幕上数字实时跳动,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各类清洁能源发电量以及算力中心用能数据跃然眼前,每千瓦时绿电的“旅程”都被完整记录。

绿电是算力的动力源。国网青海电力发挥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作用,拓展中心算电协同监测调度平台功能,建立健全跨区域算力协同服务体系,强化跨域跨行业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充分发挥绿电价值;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算电协同调度曲线精度,深化绿电溯源模型应用,推动算力产业集群绿色可持续发展。该中心已接入全省三大通信运营商和青海大学等5家算力中心的算力运行和功耗数据,为政府部门以及算力、发电、用电企业提供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能碳双控监测、绿色算力资源监测、电力算力调度等多种服务,形成“电-算-碳”多元协同运营模式,使电算融合调度平均响应度达55%,支撑算力中心清洁电能消纳量日均提升10%。

此外,国网青海电力在西宁市建成省内首个“源网荷储”低压交直流融合示范台区,通过分布式储能接入直流配用电系统,促进台区侧“光-储-荷-数”协同互动及分布式光伏电量就地消纳,实现对配电台区的动态增容和潮流优化调度,打造更加安全、灵活、智能、高效的坚强城市电网。该公司还推广“互联网+”服务模式,实现供电服务线上化、智能化,积极推广绿电消费,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能源消费新风尚。

分享到:

关键字: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