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4月28日导致伊比利亚半岛瘫痪的大规模停电事件仍在等待官方报告,诸多疑点持续发酵。据西班牙媒体xataka报道,最初将事故归咎于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导致系统惯性不足的说法正逐渐站不住脚。数据显示这是一系列更复杂故障的连锁反应——惯性问题虽然在最终阶段影响显著,但似乎并非这场"能源归零"事件的导火索。
此前专家争论焦点集中在电力系统惯性上,即传统电站大型旋转机组抵御频率突变的能力。欧洲互联电网的惯性由同步涡轮机和发电机维持,这些设备以每秒50转的速率保持50赫兹基准频率。
惯性指标实际达标
第三副首相萨拉·阿阿赫森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根据西班牙电网公司(Red Eléctrica)提交的数据,停电前半岛电力系统的惯性水平"符合推荐标准"。据欧洲新闻社报道,她特别指出该数值达到2.3秒,超越了欧洲输电网联盟(Entso-E)设定的2秒目标。
能源国务秘书胡安·格罗伊萨德进一步强调:"许多欧洲电网的日常运行惯性都低于半岛系统在4月28日大停电前的水平。"这些官方表态部分否定了"惯性临界缺失引发事故"的理论。
异常事件链
调查显示停电前存在一系列异常波动。两位官员均提及故障前数小时检测到欧洲电网的振荡现象:首轮0.6赫兹的"异常波动"发生于12:03,其源头(在西班牙、法国乃至德国均被记录)"尚待查明";格罗伊萨德指出12:19又出现波及拉脱维亚等遥远地区的第二轮0.2赫兹"常规波动"。
随后在12:32:57至12:33:17的二十秒内,格拉纳达、巴达霍斯和塞维利亚三省接连发生三起发电机组脱网事故,总计损失2.2吉瓦供电能力。这些事件恰逢"半岛电网过电压状态,其因果关系仍有待厘清"。
过电压疑云
格罗伊萨德将电压骤升指认为根本诱因:"主要触发因素与过电压相关。"但政府并非首个转移惯性焦点的机构。马德里理工大学教授路易斯·巴德萨早前分析指出"两起近乎同步的故障极不寻常,暗示存在共同诱因",怀疑"西南部400千伏线路过电压可能与先前的振荡有关"。
巴德萨认为12:33:20是崩溃临界点:"伊比利亚与法国断开连接形成电力孤岛,随后电站大规模脱网。"当半岛与欧洲大陆解列时,58%太阳能与11%风电的供电结构确实面临惯性不足问题。
惯性缺失的次生影响
系统解列后,惯性不足开始显现致命影响。巴德萨解释:"低惯性导致频率急剧下跌",这种快速变化触发众多电站的保护继电器动作,"最终酿成全黑事故"。他强调:"没有运营商设计电网时考虑孤岛状态下同时承受三组机组跳闸",重申"可再生惯性的缺失并非初始诱因,但确实加速了解列后的崩溃进程"。
等待最终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4·28大停电并非可再生能源渗透导致惯性降低的直接后果,而是欧洲电网异常振荡、多重近同步发电损失(可能关联过电压)等复杂因素交织所致。初步结论显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的稳定性不仅依赖惯性,更需系统应对区域间振荡等多重突发状况的整体韧性。最终结论尚待官方报告,政府承诺"三个月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