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能源革命的浪潮奔涌而来,电力科技工作者们正用奋斗和热血,推动科技创新与民生需求相融合,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国网浙江电科院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工作者,陈孝信、李志浩、陈骞获评浙江电力优秀青年工程师奖,徐玮韡获评浙江电力优秀女工程师奖。
本期推文为大家讲述国网浙江电科院配网技术研究所李志浩的故事,了解他是如何用八年时光把自己“种”在能源革新领域的肥沃土壤里,成长为一名能与设备“对话”的“问题猎手”。
李志浩
微电网技术专职,从事新能源并网、微电网及新型储能相关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工作,自主研发电氢协同能量管理系统入选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并在杭州、台州、丽水、宁波等地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现部署应用。
“研究微网已经八年了,说辛苦肯定是辛苦的,但重要的是自己一直在进步,每年都有新收获。”李志浩如此评价道。在配网所的日子,李志浩习惯了以月为单位来丈量时间,他认为,每天的工作就是与电力系统设备与模型之间的“对话”,伏案编写能量管理算法、在集控室里排查设备参数、推导模型数据,又或者在乡村项目现场调试氢能系统。日复一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钻研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低碳运行的技术难题中去。
2022年,丽水缙云水氢生物质零碳示范工程建设到了最吃紧的关头,能量管理系统却突然“闹脾气”,出现实时策略偏差异常的情况。这一异常直接影响了氢电解槽与甲烷化装置的协同控制,若不能及时解决,将导致整个示范工程的投运时间推迟。
项目组陷入紧张的情绪中。最初,大家将问题归因于能量管理系统核心算法的缺陷。有人提议重新修改优化算法模型,这意味现场调试进度将至少耽误半个月。李志浩没有急于下结论,默默调出调试记录,一行行的比对数据,随后提出:“算法是‘大脑’,但‘大脑’的决策也依赖于‘感官’输入的数据——我们应该先确认数据源头是否可靠。”
历经7小时,比对了历史调试记录中的关键参数后,李志浩判断出真实原因是数据源头的异常偏差。经现场快速核查,团队确认是光伏设备互感器变比参数设置异常,导致单相实时功率数据传输出现误差。定位故障源头后,团队成员立即修正参数,系统随即恢复正常。
多次深入工程现场的经历,让李志浩牢记:"真正的技术创新必须过两关——实验室验证要过关、现场实践要过关。"
同事们常说李志浩在工作中有“接地气”的智慧,一遇到问题,他更愿意去实地看看设备,再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2024年3月,李志浩参与浙江诸暨次坞服务区零碳改造项目。保障服务区零碳供能是大前提,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提高项目收益率,这还不够,对方还提出要再在变压器容量范围内尽可能满足新能源车快速充电需求,在应急检修期间实现服务区保供。问题复杂又棘手,李志浩立即与团队赶赴次坞服务区,工作持续了212天,连服务区便利店的收银员都知道“那个经常匆匆买一个包子就走的李工,是来给服务区‘添砖加瓦’的。”。
次坞服务区内,光伏、储能、充电桩、电表、电热水器、空调几乎24小时运行,产生如砂砾般细碎的数据。有些数据尚有模型直接应用,另一些没有现成模型的设备所产生的数据只能一条一条核对,抽丝剥茧,找到关联,搭建起完整的微网控制逻辑。
传统概念的零碳服务区主要考虑新能源和负荷的电量对比,即不管用了多少电,只要能被绿电所覆盖就算大功告成。但李志浩这次的工作不同于此,因微网具有能源供应灵活性、抗风险能力及智能化管理等独特优势,可减少对外部电网的依赖,独立为本地负荷供电,李志浩和团队计划通过精细化调控实现服务区用电自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碳”。
李志浩和团队自主研发智慧零碳供能系统集成多元能源全景感知、能量管理、功率预测、运行评估、故障预警等功能,深度整合了次坞服务区能源资源,通过数智分析优化能源分配与调度。此系统可在节假日高峰期智能启动充电负荷优先模式,精准识别并匹配充电需求与绿电供应,确保新能源绿电优先供给快充装置,在不增加变压器容量的前提下实现快充满功率运行,有效提升充电效率,减缓高峰期交通压力,为绿色出行提供智能化、零碳化的能源保障方案。
自今年1月试运行以来,李志浩及团队成员已利用微网技术帮助次坞服务区年碳减排量达583吨,相当于植树3.2万棵;绿电收益叠加峰谷套利,年增收超22万元,这也坚定了他们用微网技术服务社会的信心。
“基础的工作更要做得扎实。”李志浩说,真实应用的数据往往比实验室环境复杂的多,且更不可控。为了了解设备的真实运行情况和第一手数据,李志浩经常出现在项目现场,时而和工作人员“聊天”,时而在设备旁“蹲点”。
李志浩记得在丽水缙云乡间,微网技术成功应用后,村民因有了可靠供电而绽放笑容;记得在次坞高速服务区内,自主研发的智慧零碳供能系统被成功应用后,团队成员的振臂高呼。李志浩感受到每一次的努力,都在为浙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付出多一分。
从实验室的仿真数据到服务区的零碳工程,李志浩的成长轨迹印证着一个真理:实验室的结论和现场的实践,终究要汇成同一股电流,点亮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