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5月27日上午,由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武汉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省部级环境重点实验室)主办的 “突围江城‘废’常行动 解密谁是危废‘伪装者’” 专题生态科技科普活动,在武汉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成功举办。
解密科技赋能“资源再生”
作为 2025 年武汉市科技活动周 “科技赋能生态,创新引领未来” 主题的重要一环,本次活动以 “科技 + 环保” 的创新形式,吸引了 200 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社区居民及高校代表参与,为武汉 “无废城市” 建设与美丽中国实践交出了一份亮眼的 “科技答卷”。
活动当天,参与者走进华中地区最大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 —— 千子山园区,实地走访能源管控中心与危废处置项目,深度了解固体废物 “收集 - 智能化处置 - 资源循环利用” 全流程工艺。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众人目睹了工业危废通过低碳化、智慧化设施转化为再生资源的全过程:智能分拣系统精准识别废弃物类别,高温热解技术实现有害物质无害化处理,资源再生车间将废料转化为可再利用的建材原料…… 一系列前沿科技应用,让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理念变得可触可感,生动展现了武汉在固废循环领域的创新实力。
零碳实践分享 + 危废鉴别实操
“零碳园区创新实践与循环经济案例分享” 环节中,武汉理工大学环境重点实验室副院长李柏林以千子山园区为样本,系解读了 “光伏 + 储能 + 智慧管理” 的零碳园区建设模式。他指出,通过科技赋能,园区已实现年碳减排量超万吨,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 35%,为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 “武汉方案”。
在危废鉴别实操互动现场,实验室工作人员化身 “科技侦探”,通过 pH 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三乙胺试剂等工具,现场演示酸碱性、可燃性、氧化性等五大危废特性的快速检测。
“pH 值 1.2,强酸性危废!”“遇水产生剧烈反应,属于水反应性危废!” 随着一个个检测结果揭晓,观众直观感受到危废鉴别的严谨性。
两名志愿者主动上台参与操作,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完成可燃性检测流程,亲身体验环保工作的 “科技门槛”。“原来危废鉴别像做科学实验一样精密!” 一位社区居民感叹道,“以后生活中也要注意分类,避免‘误触’危险废物。”
政产学研联动共治 “无废城市” 建设
活动现场,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强调:“危废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防线,本次活动通过‘开放园区 + 科普互动 + 技术展示’模式,让科技走进公众,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正是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治理观的生动实践。” 武汉环境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林涛则表示,园区将持续发挥 “科技 + 产业” 双轮驱动作用,打造集处置、研发、科普于一体的生态综合体。
据悉,本次活动由武汉市生态环境安全中心统筹策划,武汉环境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全流程保障,掀起了一场全民关注危废管理的热潮。
从实验室的精密检测到产业园的循环实践,从政府部门的统筹指导到高校企业的协同创新,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危废管理的科普课堂,更是武汉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的缩影。未来,武汉市将继续深化 “政产学研用” 协同机制,推动更多生态科技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让绿色低碳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