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巍巍太行,铁血丹心。曾经,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如今,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十兆瓦级合漳水光储智能微电网稳定运行,绿色电力与新型储能系统协同互动,老区面貌焕然一新。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合漳乡,探访山区清洁能源发展新路,感受太行山深处的幸福回响。
绿色微电网 释放大能量
初夏时节,太行深处青山披翠、流水潺潺,宛如一幅秀美的山水画。
走进位于太行山南麓的合漳乡,条条银线沿着蜿蜒的山脉起伏,山脚下的合漳储能站高效运行,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安居乐业提供稳定的清洁电能。
合漳乡位于冀晋豫三省交界地带,区域内共20个行政村,水、光资源丰富,共有小水电站7座,装机3155千瓦,分布式光伏装机3677千瓦。
然而,水电季节性出力不均衡,丰水期过电压、枯水期低电压,长期影响着村民用电质量。
除了受季节影响,合漳乡地处涉县最南部,以前只靠一条10千伏线路供电,供电距离长,供电线路跨越山区、河流,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如遇线路故障,抢修难度大,复电时间长。
76岁的合漳乡后峧村村民牛松堂至今还记得,2016年7月,合漳乡遭遇连续强降雨,洪水冲毁了道路、冲走了电杆,村民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解决村民的用电困扰迫在眉睫。“如果在合漳乡新建一座35千伏变电站,架空线路要跨越高山、自然保护区等,新建供电线路较长、施工困难,工程造价高,后续设备巡检难度也大。”河北邯郸供电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主任刘航介绍,经过调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构建水光储智能微电网是提升合漳乡供电能力的最佳方案。
2024年4月13日,河北省首个十兆瓦级水光储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在合漳乡建成投运,项目新建1座10千伏开关站,将10千伏合漳线一分为四接入开关站,依托开关站构建源网荷储协同调控的十兆瓦级微电网系统。
邯郸供电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光伏发电、水电资源,通过优化电网结构,自主开发水光储微网能量管理系统,构建“水-光-储”一体化控制架构,推动绿色电力与新型储能系统协同互动,1000余户电网末端村民的供电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合漳储能站是微电网的智能控制中枢,具备主动参与电网电压、频率调节,电网自主调峰和离网长时间运行等功能,是水光储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的“大脑”。在离网试验中,微电网实现了十兆瓦级微电网自给自足连续运行7天。
“当上级电网检修时,微电网可以无缝切换至离网运行,居民用电无感知。当发生故障跳闸时,运维人员可以通过故障指示器研判故障位置,如果是上级电网发生故障跳闸,运维人员可以远程断开微电网与上级电网联络开关,在两三分钟内远程实现微电网黑启动,保障合漳乡可靠供电。”刘航说,微电网投运一年来,通过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电网峰谷差最高减少38%,电压持续保持稳定,合漳乡的电能质量和保供能力明显提升。
微电网投运后,刘航和同事不断进行科研攻关,主要开展运行模式优化、小水电改造及数据系统贯通等工作,计划年内完成营配数据贯通,进一步提升微电网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动能。
山乡灯火明 照亮幸福路
涉县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进驻涉县,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部队规模由最初的9000人发展到30万人。
军帽、手榴弹、红缨枪、马灯、煤油灯……在后峧村红色纪念馆,一件件文物被灯光温柔地照亮,再现了一段段鲜活的革命历史,诉说着一个个生动的英烈故事。
“涉县村村住过八路军,家家都是老房东,处处都有抗战英雄的感人故事。”牛松堂自豪地告诉记者,后峧村先后有30名青年从军报国奔赴疆场,其中有9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
牛松堂从小就酷爱听老一辈人讲抗战时期的革命故事,收藏那个年代的物品,梦想在村里办一个红色纪念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战历史,接受红色革命的洗礼。
为了办红色纪念馆,牛松堂走街串巷,找来书籍、报纸、杂志、老照片、战功表。有时为收集一件文物,他要徒步几十里路程,却乐此不疲。在牛松堂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后峧村红色纪念馆于2006年6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之后因为规模扩大又搬迁了两次,如今已建成100多平方米的展厅,成为当地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我记得小时候最早是柴油机发电,后来有了小水电,但都不太稳定。”在展馆里各式各样的煤油灯展台前,牛松堂将当地的用电历史娓娓道来。现在有了微电网,村民们用电再也不发愁。
后峧村与红旗渠隔河相望,近年来,后峧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每逢节假日,后峧村河道两边还会亮起灯光秀,吸引游客们前来游玩。
游客多了,牛松堂当起了义务讲解员,热情地为来访者讲述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他希望将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大家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合漳乡光照资源丰富,近年来,村民们纷纷利用自家屋顶安装光伏板,与周边的青山绿水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在合漳乡石梯村村民董香兵家的屋顶,一块块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将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绿色电能。
董香兵的哥哥从事光伏板销售及运维工作,2020年6月,董香兵在哥哥的建议下,投资8万元安装了20千瓦屋顶光伏,从此多了一个“阳光存折”。
令她欣喜的是,微电网投运后,去年她家的屋顶光伏发电量突破了3万千瓦时,比往年平均多发了近1000千瓦时电,收益进一步增长。
董香兵尝到的甜头得益于合漳储能站的电压支撑和削峰填谷作用。“合漳储能站就像一个大号‘充电宝’,帮助稳定电网电压,在中午光伏大发时充电蓄能,在用电高峰时给电网放电,进一步提高光伏利用率。”刘航说。
如今,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行驶在太行山深处的电动公交车是村民出行的好帮手。
每天清晨7时,涉县202路电动公交车司机潘志会拔下充电枪,准时从合漳乡太仓村出发,前往涉县县城。
“太仓村到县城单程大约50公里,我每天往返两趟,中午和晚上需要为公交车充电。”潘志会开电动公交车已有7年,微电网投运前,电压时常出现波动,充电桩出于安全保护功能可能会自动跳枪,停止充电。每当晚上充电时,他总要多看几眼,第二天也要早起查看,有问题及时补电,避免影响公交车正常运行。
微电网投运后,他再也没有这个顾虑。“现在晚上充上电就踏踏实实睡觉,放心得很!”潘志会说。
产业动力足 奏响富民曲
合漳乡依山傍水,清漳河和浊漳河在此处汇流,独特的地势和水利资源孕育了一座座小水电站。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小水电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推动力。
走进张各台水电站,发电机组轰隆作响,水电站工作人员赵铁旦看着监控屏上不断增长的发电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在合漳水光储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期间,邯郸供电公司以张各台水电站为试点,改造3台共900千瓦水电机组控制系统,实现出力远程柔性调控。“张各台水电站接入了涉县电网调度系统,优化发电效率,提高响应速度和水电利用水平,预计每年可增加5%到8%的水电收益。”刘航说。
“改造后,我们水电站工作人员可以一键启动发电机组,电站自动化水平和安全运行水平进一步提高。”赵铁旦说,以前启动发电机组需要手动操作多项设备,大约20分钟才能启动发电机组,现在只需按一个按钮,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赵铁旦是石梯村村民,每天骑电动自行车来上班,对于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十分满意。夏天雨季即将到来,赵铁旦期待着河道里的水快快涨起来,带动水电站发出更多清洁电能。
张各台水电站附近峡谷幽深,绿树成荫,近年来游客日渐增多,旅游业越来越兴旺,农家乐、民宿、垂钓园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合漳乡丁岩村村民孟雷生在丁岩村村西头经营着一家饭店,饭店既有室内包厢雅间,又有室外露台雅座。这些年,凭借一手好手艺,再加上距离景点近的区位优势,孟雷生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饭店的运行一刻也离不开电,微电网投运前,孟雷生还自备了柴油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如今已放在角落里闲置。
“现在的供电真是好,牛哥的服务真的牛!”谈起供电服务,孟雷生竖起了大拇指。
孟雷生口中的牛哥是涉县供电公司西达供电所合漳管理站台区经理牛显刚。2024年8月22日,因为饭店空调增多,频繁跳闸,孟雷生向合漳管理站申请了三相电。接到用电增容申请后,牛显刚当天就赶到了饭店勘察,第二天就为饭店安装好了新电表。
装好电表后,牛显刚又帮忙更换了室内低压线路,排查了安全隐患,让饭店用电无忧。“自从牛哥帮忙弄好了线路,饭店的20台空调都能正常运行,再也没出现过问题。”孟雷生高兴地说。
饭店生意火了,孟雷生又打算经营民宿,他准备和老伴好好收拾一番,为即将到来的旅游季做好准备。
绿电涌动,山乡巨变。如今,红色老区山更青,水更绿,百姓日子更红火,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在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