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5月22日,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投资建设、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日照电厂运营管理的华能莒县长岭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片“石头坡”如今已变身“光伏海”,其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正持续注入电网,为地方能源结构优化提供坚实支撑。莒县长岭的晨光穿透薄雾,为荒山披上一层淡金色纱衣,11万块光伏板阵列如镜面般铺展,折射出项目建设者们从朝晖到暮色的奋斗剪影,也映照着他们追光逐日、向绿而行的铿锵足迹。
破局:土地流转到机制革新
作为项目经理,李新波始终站在攻坚克难的最前沿。无数个日夜的坚守,无数次难题的化解,让他对项目建设的艰难有着最深刻的体悟。
土地流转过程中,个别村村情复杂、纠纷频发,协调难度大,如何破解土地边界争议、坟地用地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顺利流转,是摆在项目团队面前必须跨越的“娄山关”与“腊子口”。李新波连续20天扎根村委会,开启“思想破冰”,通过摆事实、讲政策,逐一化解村民的核心诉求。征地工作组负责人奔走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们话家常,以“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和稳定的租金收益,向村民和承包户算清“生态账”与“经济账”。经过多轮次的沟通协商,1700余亩土地流转任务全部完成,为施工进场打通关键通道。
面对新能源项目“高协同性、强时效性”特点,2024年5月,日照电厂党委审时度势优化组织架构,从全厂各部门抽调23名骨干组建项目部,推动项目从“各自为战”转向“兵团作战”,大幅提升管理效能,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攻坚:矿坑突围与跨线闯关
2025年初,因高速管理政策要求,项目C区已征的32亩土地需退还,导致项目面临2兆瓦容量缺口。紧要关头,项目部将目光锁定15米深的废弃矿坑。这片积水洼地地层条件复杂,塌孔率高达70%,传统桩基施工难以实现。
项目部成员实地踏勘矿坑地貌,制定削坡填洼方案,采用混凝土连续条形基础替代传统桩基的施工技术,使土地承载力提升40%,有效破解施工难题。“往矿坑里‘填把土’,就能‘种’出好几兆瓦!”工程部主任贺同生沾着泥土的脸上绽开笑容。28天,填埋土石1.5万平方米,昔日坑洼变为平整场地,顺利补足了2兆瓦容量缺口。
项目建设的征程,从不是直行坦途。容量瓶颈难题刚尘埃落定,项目再遇新挑战——C区集电线路需跨越日兰高速输送至5千米外的长岭升压站。该路段车流密集度高、施工安全管控要求极为严苛,对工程的审批流程与技术实施提出双重考验。
关键时刻,土建专责唐文浩挺身而出,一头扎进审批“战场”,历经三个月奔波,以137份严谨文件及盖章手续层层打通审批链条。有着十多年安全管理经验、退居二线的“老安监”卢京城主动请缨投身攻坚,用三天三夜将37项风险指标量化为可执行方案。当这份“教科书级”方案提交审批时,路政人员惊叹:“其他单位改3次都过不了,你们一次通过!”
决胜:冲刺“5·31”并网大考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新能源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以5月31日为节点划分。政策出台后,项目建设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与日俱增。
“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我们要拿出敢啃硬骨头的魄力,争分夺秒推进项目建设,想尽一切办法在5月31日前完成项目全容量并网任务。”在关键时期,日照电厂党委书记李新斌多次深入一线慰问调研,针对实际困难现场协调解决,并给予多项政策倾斜,为大家注入强心剂。分管副厂长李文博常驻项目部现场办公,带领全体成员千方百计,全力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项目部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方式推进施工进度,确保每项工作责任到人、监督到位,形成上下一心、协同攻坚的高效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