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为加强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与质量管理,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锂离子电池编码规则》(GB/T 45565—2025),并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赋予每个新生产电池产品唯一身份编码,适用范围覆盖从单体电池到电池系统的全层级产品,通过“一池一码”可以实现从生产端到回收端的全生命周期流程管控,为产品溯源和行业监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标准落地,产业链上下游将加速整合,数字化能力强、合规体系完善的企业有望扩大市场份额,推动我国锂电池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实现全生命周期流程管控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需求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1170GWh,同比增长24%。消费型、储能型和动力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4GWh、260GWh、826GWh。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过645GWh,同比增长48%,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电池退役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锂离子电池编码规则》的出台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编码结构包含企业编码、产品类型、电池类型、生产日期等关键信息,并以分隔符连接非固定标识码。该标准适用范围包括单体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电池簇、电池系统,编码对象包括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大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小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储能型锂离子电池。
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纪雪洪表示:“当前锂电池用量日益增大,安全问题备受消费者和主管部门关注。在电池行业管理中,若缺乏统一的编码规则,回收、质量问题认定等工作将缺乏有效支撑,因此尽快出台相关编码规则十分必要。该标准汇聚国内主要电池企业参与制定,科学性较高。”
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表示,新规则的实施对于储能、消费电子等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生产质量控制、安全标准实施、售后产品质量追溯、电池逆向物流以及执行环保法规等多方面均能发挥积极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该编码标准将电池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防控,通过透明化、可追溯的管理体系,筑牢安全防线,为锂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有力推动绿色低碳目标的实现。
■各类标准逐步完善
在业内看来,当前实行的“一池一码”管理模式,实际上简化了管理流程。纪雪洪指出,这套编码标准的应用极大提升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效能。从生产制造、投入使用,到报废更新、运输流转的各个环节,通过编码都能快速查询到电池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材料组成等关键信息,就如同为电池配备了专属“身份证”。基于此,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企业,都能实现对电池全流程状态的精准把控。一旦出现安全质量问题,通过编码即可迅速追溯到问题电池的来源与流向。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对于电池标准建设以及全生命周期流程管控日益加强。2024年11月印发的《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明确,到2026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项以上,引领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标准服务行业巩固优势地位的作用持续增强。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我国锂电池标准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24年12月,工信部修订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重点聚焦优化技术指标体系、更新完善标准规范、新增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相关要求、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和企业选址等四方面内容。
不久前,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与2020版国标相比,新增电池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热扩散测试等试验项目,对动力电池提出更严格的安全要求。
■多种标准体系将相互支撑
“我国锂电池行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技术研发、产能规模、产量完整性,还是关键安全性指标,均走在世界前列。这套标准体系不仅是我国行业管理的重要依据,也能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与行业提供借鉴。”纪雪洪认为,对我国电池企业而言,推广该标准有利于在开拓全球市场时掌握主动权。若其他国家和地区参考我国标准,将大大降低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适配成本,相比让产品去适应其他国家的编码标准,这种“标准输出”模式更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为企业“出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谈及行业未来发展,纪雪洪表示,当下车用动力电池在防火等安全性能方面已拥有如热失控不起火等明确且严格的标准要求。在回收利用环节,也对工艺水平和材料回收率设置了最低门槛。未来,随着多种标准相互支撑、协同发力,将有力推动行业加速淘汰落后技术与产能,促使整个行业朝着更安全、更规范的方向迈进,让消费者对产业及产品更有信心。
曹广平提醒,尽管标准已出台,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大量的配套规则仍亟待完善。锂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流程管控依然需要各方监管的有力配合。
据了解,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将组织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标准的推广与应用,加快推进锂电池标准体系相关标准的有效衔接与协调统一,筑牢锂电池产品安全生产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