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14年12月18日,国内首个公务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在科技部已经正式运营。这个租赁站的建成,被视为是国务院公车改革政策落地的又一具体措施。但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分时租赁的租车模式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于目前难以盈利的电动汽车租赁而言,分时租赁无疑是一种可以“培育”的盈利模式。
此后,中国电动车百人会专家成员王秉刚在2014年12月23日指出,“新能源汽车推广总量与计划推广数量差距很大、可供市场选择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不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突出。此外,地方保护尚待破除,全国统一市场亟待完善。下一步需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特别是私人购买与租赁。”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57125辆和52944辆,2014年全年推广有望突破6万辆,但是仍与计划推广总量差距甚远,其完成推广不到计划数量的1/5。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租赁业务在当下电动车推广不足的情况下拥有巨大市场。
北京新能源汽车营销副总经理张勇此前表示,现在应当对纯电动汽车的用户进行教育和培训。当前还有很多消费者因受不同条件制约,尚没有用车条件,而分时租赁这个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分时租赁而言,无疑是将传统用车的整体时间进行分割,用最少的人使得电动车的租用效率大大提高。但不可以忽略的一点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消费者原因对车辆造成损害或者给车内清洁带来污染行为,都难以监控。
而且,发展电动车的分时租赁,需要大量的场地共建充电桩,网点的铺开也意味着前期投入的不断加大。在电动车的盈利上,其电池的衰减度将随时间的累计变得愈加严重。后期的维修保养等一系列成本分担,仍需要给予妥善解决。2015年的分时租赁业务发展必将与电动车市场的壮大产生联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