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6月17日,湖北咸宁碧空如洗。咸宁华润赤壁新能源基地的一台台巨大风机迎风矗立,叶片轻轻转动,一块块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清洁电能由此发出,再经由电网送至千家万户。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以“双碳”目标为引领,优化补强电网网架,创新上线新能源调度系统,充分利用新型储能装置,让这里的绿电“送得出”“供得稳”“存得住”,推动湖北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加速转型。
电网强筋壮骨让绿电“送得出”
截至5月底,湖北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5267.16万千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的39.93%。新能源已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出力最大占比超过全省用电负荷的75%。
坚强电网是支撑新能源电量消纳的重要一环。今年年初开始,国网湖北电力部署“三优六补”网架优化补强工程,主要包括提高新能源电量消纳能力、消除局部供电卡口、控制短路电流水平、治理设备安全隐患等“六补强”工程和三峡近区电网优化、鄂东电网优化、荆门—荆州电网优化等“三优化”工程,保障新能源发电“送得出”。
近日,500千伏赤壁变电站219间隔首次充电成功,220千伏林赤线顺利带电运行。这标志着华润赤壁新能源基地项目顺利并网。该项目规划总容量为100万千瓦,包括43万千瓦复合光伏发电项目,涵盖赤马港11万千瓦光伏发电、华润嘉鱼簲州湾20万千瓦风力发电,以及赤壁车埠12万千瓦渔光互补项目。
为了保障这一系列发电项目并网送出,国网湖北电力新建220千伏升压站1座、220千伏汇集站1座,以及华润汇集站至赤壁变电站220千伏上网线路。电网配套工程为区域新能源发电上网打下坚实基础。预计华润赤壁新能源基地每年可提供约6.1亿千瓦时绿色电能,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8.8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78万吨。
2024~2026年,国网湖北电力分两批安排网架优化补强工程,通过500千伏广济变电站扩建、编钟变电站扩建和220千伏赤壁变电站等工程,持续提升襄阳、随州、黄冈、咸宁等地区的新能源发电外送能力。
新能源调度系统让绿电“供得稳”
为了促进新能源电量就地就近消纳,国网湖北电力于今年3月创新上线新能源调度系统,推动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该系统能够对海量可控资源实施精细化智能调度控制,并通过云计算技术给出最优的调控策略,破解源网荷储资源的聚合、监测、预测、分析和调度难题。
新能源调度系统每15分钟对未来4小时电网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自动校核,实现新能源并网需求下的自动监测、自动预测、自动分析、自动决策。
6月15日11时20分,襄阳地区新能源发电最大出力超过260万千瓦。系统预测:未来1小时内,襄阳电网220千伏严湾变电站的主变压器负荷将达到34万千瓦,存在越限风险。系统随即生成控制策略:110千伏广峪光储电站开启充电模式,缓解严湾变电站主变压器压力,平缓新能源发电“波动曲线”,为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装上“稳定阀”。
“新能源调度系统可提前半小时实现设备超重载预测,变传统调度的‘事后调整’为‘事前防御’,避免断面越限导致新能源发电出力受阻情况,提升新能源发电利用率。”襄阳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主任杨高奎说。
目前,国网湖北电力新能源调度系统已在襄阳、随州、孝感等地应用,接入鄂北地区378座新能源场站,涵盖10千伏及以上风电、光伏发电、储能等多种新能源类型。湖北电网通过对接入系统的10千伏至500千伏电压等级的新能源发电站进行实时监测和大数据计算,更好地促进新能源电量就地就近消纳。
新型储能装置让绿电“存得住”
储能装置被视为应对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和电量消纳的重要手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储能装置可在关键时刻削峰填谷,缓解“燃眉之急”,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可靠性。
5月26日12时37分,荆门地区风光发电出力达227.3万千瓦,创荆门历史新高,远超当日最大负荷197.1万千瓦。沙洋地区新能源外送断面220千伏牌官线、林官线接近满载。荆门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正值调度员罗江涛迅速联系新港储能电站:“沙洋地区负荷不足以消纳当地光伏电量,牌官、林官断面裕度紧张,请马上安排新港储能电站进入充电模式。”
13时01分,新港储能电站进入充电状态,充电功率立即攀升至4万千瓦,2小时内消纳当地新能源电量8万千瓦时。牌官、林官断面潮流恢复至限值内,缓解了新能源发电外送通道压力,在保障局部地区新能源电量消纳的同时,有效降低输变电设备运行压力。
“如果按一户一年0.2万千瓦时计算,新港储能电站存储的8万千瓦时电量可供40户家庭使用一年。”罗江涛介绍。
截至目前,国网湖北电力共服务40座新型储能电站并网,总容量达214.03万千瓦,提升了电网调节能力,支撑新能源电量消纳和电力保供。
此外,面对近年来用电负荷持续增长、大规模新能源电量消纳给电网调峰带来的挑战,国网湖北电力常态化开展虚拟电厂调节,调节能力已提升至253.69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