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6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将遴选部分项目和区域开展氢能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创新氢能管理模式,探索氢能产业发展的多元化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新政的发布,对我国氢能产业的长远发展意义深远。《中国能源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目前各地正积极准备申报。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项目试点和区域试点的“双轨并行”,《通知》力求解决当前氢能发展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何从示范走向商业。其里程碑意义在于,宣告我国氢能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从主要依靠财政补贴推动示范,升级为依靠制度创新和市场机制来推动规模化应用,对产业链企业是重要的信心提振,也起到了聚焦和引导作用。
■■更加贴近产业真实需求
“此前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政策主要侧重于氢交通,而这次明显涉及氢化工、氢发电和氢储能等多个方向,涉及的面更宽。”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真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通知》中提到的内容都非常务实,非常贴近当下氢能产业的真实需求。”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政策设计直指当前产业痛点——以交通应用为主的模式过于单一,氢能需要向能源化全链条转型。
上海鲲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氢储能发电事业部执行总经理徐新生说:“个人认为,当前的氢能试点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更多的是带来荣誉。就我们正在推进的商业化项目而言,本身已经具备一定商业逻辑,如果申报成功,将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支撑,对未来项目的复制推广也非常有帮助。”
《通知》显示,试点形式分为项目试点和区域试点两种,项目和区域试点原则上在3年内建成投产或完成试点任务。试点方向包括氢能制取、氢能储运、氢能应用和共性支撑等四大环节,共11个试点方向,具体包括:规模化制氢及一体化,先进柔性离网制氢,清洁低碳氢能综合开发,规模化、长距离输送,高密度、多元化储存,炼油及煤制油气绿色替代,氢氨燃料供电供能,氢储能长时长效运行,能源领域综合应用,氢能实证实验平台,氢能低碳转型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通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非常强调规模化和产业化。
从《通知》中可以看到,每个试点方向的指标规模都不小。比如,制氢电解槽装机规模不低于100兆瓦、液氢工厂单套设备液化能力不低于5吨/天、管道长度不少于100公里。
“此外,与以往文件不同,这次并非真金白银的补贴。”在张真看来,“补贴具有两面性。虽然补贴确实能减轻眼前的成本压力,但同时也容易让产业有依赖心理。”
业内人士田守国表示,通过试点,能够避免盲目大规模推广带来的风险,以点带面,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氢能产业发展模式。
■■地方、企业积极准备申报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自《通知》下发后,许多地方陆续召开调度会,广东、上海、山东、新疆等地都在有序推进,许多氢能企业也积极梳理自己的项目。
新疆克拉玛依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一直在推这方面的事情,进展比较顺利。”
佛山市氢能示范应用具备较好的基础,具体来看,在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综合开发、氢氨零碳燃烧示范、热电联供示范等方面的实践,与这次试点工作申报范围契合。据佛山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正认真研究政策文件,并同步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和企业研究,推动项目申报工作。
记者注意到,项目试点由业主单位申报,且以单一试点方向为主,这一要求旨在促进申报单位聚焦于某一特定技术或应用领域,集中资源进行突破。
那么,什么样的项目或城市容易申报成功?在田守国看来,商业模式清晰、成本效益明显、减碳效果突出,这三个条件犹如三把标尺,衡量着项目的质量与价值。
牵头城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张真认为,首先当地的氢能产业基础一定要好,例如,在规划和实施方面已经具备基础。因为涉及“制储输用”多个方向,单独申报往往竞争力不够,所以牵头城市的调度能力必须强大。当地的能源、工信、交通甚至电网等部门也都需要达成一致,并且出台保障性措施。
试点申请成功的项目和城市,将享受到哪些实实在在的红利?《通知》明确表示,将为他们配套多项实质性支持措施,例如提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和区域试点优先纳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优先推荐纳入“两重”“两新”等支持范围,相关技术装备优先纳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支持依托试点项目,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动相关项目参与碳市场、绿证市场交易。
“超长期国债一般都在10年以上,对于氢能产业的很多基础设施,例如制氢工厂、加氢站、输氢管道等都需要这种低成本、长周期的资金来支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张真说。
■■商业逻辑仍是待解难题
氢能产业发展至今,除了交通领域,能源领域也是行业普遍关注的场景,但是能源领域的应用至今没有太多突破。徐新生对记者说,“这可能与我们没有真正找对场景有关,氢能未来在分布式发电和长周期储能领域将大有可为。”
“现阶段技术问题并不是最困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具备商业逻辑的场景,此次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示范场景里,已经有部分场景现阶段就具备这个潜力。作为国家级试点,除了荣誉之外,还需要在能源场景中,对经济性基本可行的场景进行配套补贴。”徐新生说,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的成熟,这些补贴场景将能更好地起到带动作用。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试点工作将为氢能产业注入强劲动能,将“引燃”氢能在交通领域之外的全新应用场景。
“无论是地方还是企业,都应该积极抓住此次申报机会,尽快整理自己的项目库。在政策东风下,借势上马。”张真建议。
“佛山在氢能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示范经验,将牢牢抓住此次试点申报的宝贵契机,深度挖掘本地项目的潜在价值,积极主动地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全力推动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示范应用与可持续发展。”上述佛山市发改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耕能源领域应用,以更多的实践将政策导向转化为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助力实现氢能产业的规模化破局。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为构建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田守国表示,随着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氢能将在我国能源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贡献强大力量,在全球氢能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