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电力需求持续攀升,同时面临“双碳”目标(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严格约束。在这一背景下,“绿电直供”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供应模式,正逐渐成为数据中心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
01
绿电直供的概念与政策框架
绿电直供,也即绿电直连。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能源局2025年5月发布的《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绿电直供的核心在于实现电力的“物理直连”,确保用户使用的每一度电均来自特定可再生能源项目,具备清晰的物理溯源性。
通知表明,绿电直连是指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通过直连线路向单一电力用户供给绿电,可实现供给电量清晰物理溯源的模式。其中,直连线路是指电源与电力用户直接连接的专用电力线路。按照负荷是否接入公共电网,绿电直连分为并网型和离网型两类:并网型项目整体接入公共电网,但与电网形成明确的物理和责任界面;离网型项目则可独立运行,灵活性更高。
绿电直供的政策框架强调“安全优先、绿色友好、权责对等、源荷匹配”原则,要求项目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同步投产。省级能源主管部门需将绿电直供项目纳入新能源发展规划,并确保直连线路与电网、土地等规划衔接。政策明确鼓励企业投资绿电直供项目,豁免新能源发电项目的电力业务许可,为其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模式与传统的绿色电力交易和绿色电力证书(绿证)相比,绿电直供的独特优势在于其物理可追溯性,避免了“漂绿”风险,即用户声称使用绿色电力但实际依赖化石能源的情况。这不仅满足了国内“双碳”政策的要求,还契合了国际规则,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和《电池和废电池法》等,后者在电池碳足迹核算中仅认可绿电直连模式。
02
数据中心为何需要绿电直供
电力无疑是数据中心行业最重要的资源,它即是数据中心的驱动能源,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特别是在智算时代,智算中心的能耗、密度迅速攀升,对电力的需求更加庞大。据Gartner统计,在智算中心运营中,每投入1美元中,包含的电力消耗为0.35美元。
而同时,当今社会正处于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在“双碳”目标和全球减排趋势的推动下,数据中心向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80%,绿电直供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
绿电直供对数据中心的意义不仅在于减排。通过直接对接可再生能源项目,数据中心可显著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Scope 2(外购电力)碳排放。例如,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凭借丰富的风光资源,绿电价格低于传统火电,为数据中心提供成本优势,显著降低运营费用。同时,绿电直供通过专用线路减少对公共电网的依赖,提升供电稳定性,满足数据中心对不间断电源的严苛需求。
此外,绿电直供增强了数据中心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客户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者日益要求供应链绿色化,很多大型的数据中心国际客户明确要求使用可再生能源。绿电直供还推动了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形成数据中心与绿色经济的协同效应。政策支持下,绿电直供不仅是数据中心实现碳中和的路径,还成为其在全球市场中提升品牌价值和合规性的战略选择。
03
绿电直供的实践案例
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在绿电直供领域的探索已初见成效,部分地区和企业成为先行者。
内蒙古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绿色能源供给示范项目整合36万千瓦风电(30万千瓦)、光伏(6万千瓦)及6.48万千瓦/25.92万千瓦时储能系统,通过点对点直供为中国移动、并行科技等数据中心提供绿色电力。项目年发电量达7.6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4万吨。其PUE值低至1.15,绿电占比超90%。
其他地区也在积极实践。山西大同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构建“火电+绿电+储能”供能体系,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是其代表。上海则探索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绿电,上海黎明资源再利用有限公司计划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消纳70%的垃圾焚烧绿电。腾讯在天津和怀来数据中心部署智能微电网,整合太阳能、风能和储能,怀来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70%,年发电量1400万千瓦时。这些案例验证了绿电直供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为全国推广积累了经验。
然而,实践中的挑战不容忽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要求强大的储能和调度能力,专用线路和储能系统的建设成本较高,中小型运营商可能望而却步。此外,成熟案例仍较少,区域新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限制了推广。未来需通过政策激励和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成本、优化实施路径。
04
商业模式探索与未来展望
绿电直供在数据中心的商业模式尚处探索阶段,但已形成多种路径。其中,长期购电协议(PPA)是主流模式,数据中心通过与新能源企业签订多年期合同,锁定绿色电力供应和价格,规避市场波动风险。秦淮集团在山西大同和河北张家口签约1.3吉瓦可再生能源PPA,目标到2030年实现100%绿电应用,显示了PPA模式的吸引力。PPA不仅确保电力溯源,还支持新增新能源装机,兼顾环境和经济效益。
其他模式包括直接投资新能源电站,或在数据中心场址安装分布式光伏,减少输电损耗,适合光照充足地区。这些模式因企业规模、区域资源和战略需求而异。
不过目前看,PPA或者自建电站模式的绿电直供更适合大型运营商及企业,中小玩家更偏向绿证或分布式系统。尽管绿证物理溯源性较弱,但对于现阶段中小运营商来说,是可以依赖的过渡方案。
展望未来,绿电直供将在政策和技术驱动下加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推进,绿电直供将成为数据中心绿色转型的支柱,助力中国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