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24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51.2万辆,拥有公共充电桩25万台,公共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为6∶1。上海市留给建设公共充电站的土地资源极度稀缺,充电需求与公共区域供应不匹配,上海城区和郊区的存量公共充电桩分布也不均衡。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提升新能源汽车用车体验,助力智慧城市治理。
嘉定供电公司创新利用道路侧零碎空间,设计并建设了道路侧混合式充电站,综合配置道路侧升降式充电桩、移动式充电小车和固定式充电桩。
该公司以充电服务点最多、排队时长最短、建设运营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布局可覆盖约2千米服务半径的充电站,构建了“5分钟充电服务圈”,还为车主配套提供充电设施智能推荐服务,结合新能源车主充电偏好,智能推荐充电站,大幅减少车主充电时间和费用。
针对城市核心地段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嘉定供电公司创新设计了一种集光储充放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桩,与市政交通路灯杆结合组成了综合杆,实现了市政设施智能化升级。5月9日,这种综合杆在嘉定区新建一路1668弄投入运行,新能源汽车停在建有综合杆的道路侧停车位上即可充电。
5月7日至6月13日,嘉定供电公司先后获得道路侧混合充放电站和光储充放一体桩相关专利授权3个,为开展标准化高效便捷充电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综合杆底部配有储能装置,中间安装充电桩,充电线可伸缩,杆中上部四面安装了薄膜光伏板,顶部安装有路灯并预留了智慧交通接口。整杆占地仅0.5平方米,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立体复用水平高的优点。
综合杆的隐藏式可伸缩充电线可以满足不同高度车型的充电需求。车主把车停靠在道路侧停车位上,只需扫描二维码,充电枪便会自动出枪并放线。充电结束后,车主拔出充电头后,长按把手按钮,充电枪便可自动收回。这有效提升了充电效率,拓展了道路充电的服务范围。
综合杆底部的储能电池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作为应急电源,为交通信号灯和应急照明灯供电。综合杆预留的智慧交通接口还可根据道路车流量动态调节路灯亮度,最高可降低30%的能耗,并实时向城市管理平台传输PM2.5和噪声数据,助力交通部门监测道路情况。
“我以前每次充电都要开很远。现在只要在路边停车位就能充电了,真方便。”住在新建一路附近老小区内的新能源汽车车主陆先生说。由于小区车位属于业主共有,陆先生无法安装自家的充电桩,经常在家附近寻找充电桩。综合杆建成后,无需占用小区固定停车位,具有路边随停随充的优势,吸引了周边许多居民和出租车司机前来充电。自投用以来,单桩平均每日充电量超过56千瓦时。
此外,在日照充足的情况下,综合杆周身安装的四块光伏板每天可发电1千瓦时以上,能满足LED路灯整晚照明需求,多余电量还可存储至综合杆底部的储能电池中,供新能源汽车充电使用。根据测算,每根综合杆年发电量160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千克。
为了提高综合杆能量利用效率,嘉定供电公司还构建了分时段能量管理的微电网系统,可将能源利用率提升5~10个百分点。
5月26日,嘉定供电公司牵头发布了《道路侧电动汽车混合式充电站建设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为上海道路侧充电站及混合式充电站建设提供了技术标准。下一步,嘉定供电公司将携手市政交通部门,充分挖掘道路侧停车位和路灯杆资源潜力,加快推广综合杆及微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