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6月26日,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镇天气晴好,低压分布式光伏设备大量发电,造成宗洼村吴小庄台区线路电量损耗增加。肥西县供电公司发展部专责汤倩通过虚拟电厂后台启动吴小庄低压台区的储能装置储存光伏发电量,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线路电量损耗。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时会使电网潮流分布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反向潮流。”汤倩介绍,储能装置类似于为台区加装了光伏发电的稳流器,将间歇性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稳定输出,在改善电能质量的同时降低台区线损。
2022年起,肥西县聚焦新能源汽车、光储电站等领域,将新型储能作为重点产业,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年底,肥西县有光伏发电户超过5000户,光伏并网容量达88.46万千瓦。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会改变电网无功潮流分布,影响同期主网分压线损。肥西县供电公司经过多次研究后,选取吴小庄台区作为试点,创新建立“海绵台区”。
“海绵台区”指在有光伏设备接入后加装了储能设备的台区。这种台区在白天光源充足时,储能设备能够动态吸纳台区的电量。夜晚,储能设备再释放电量,满足居民用电需求。“海绵台区”可将原本不稳定且方向不一致的光伏发电电流转化为有序稳定电流,避免台区因光伏大量发电且消纳能力不足出现电量损失情况,从而降低因光伏发电接入台区而出现的线损。
储能设备的运用,解决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问题,实现调节频率和削峰填谷目标,进一步提升了电网稳定性。目前,“海绵台区”的线损率从储能设备投入前的4.5%降至2.5%。
肥西县供电公司积极运用新技术,强化台区线损治理。除了建立“海绵台区”,该公司还使用台区用电综合检测仪,推进线损治理。
在肥西县供电公司供区内,部分年限较久的台区采用共用中性线的接线方式,即部分集中的客户共用一根中性线,导致一些台区识别仪器无法精准定位台户关系。台区综合检测仪的应用改变了这种状况。该仪器在线路后端接入信号发生器,通过判断线路两端电流波形是否匹配来辨别接线关系。这样,在采用共用中性线接线方式的台区,该仪器也能准确判断台户匹配关系。
“台区用电综合检测仪能够精准研判台区异常点和高损点,使台户关系一目了然,让线损治理有的放矢。”肥西县供电公司工业园中心供电所副所长刘畅介绍。该所供区内的大学城商业街区域共有7个低压台区,建设时间长,各台区间距离近且台区下供电线路相互交叉,电缆走线及台区与客户间接线情况复杂,导致台户关系无法彻底查清,7个台区时常出现高负损的情况。
2024年9月20日,该公司在大学城商业街首次使用台区用电综合检测仪,完成了7个台区从环网柜到配电房分支箱线路关系的梳理,精准找出16个影响线损的故障点,并在2024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治理。该台区线损率由2024年8月的6%降至如今的1.5%。
除了应用新技术、新设备,肥西县供电公司还通过营配调贯通治理、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改变过去粗放的“一刀切”线损合格率管理模式,在供区内9个供电所推行“一台区一指标”线损管理模式,组织线损业务骨干成立检查队,按计划厘清台区影响线损的因素,为每个台区量身定制专属降损方案,压降台区电量损耗,提升经营效益。为保障“一台区一指标”模式有效运转,该公司逐一核查定位全县4609台公用变压器、13万个表箱、65万户低压客户,完成现场设备与系统档案匹配。自2022年起,该公司依托反窃电监控平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同期系统线损智能诊断工作台及流程自动化机器人等精准快速定位疑似窃电户,排查时间由原先4小时缩短至半小时。
目前,肥西县供电公司综合线损率由2022年的2.02%下降至1.79%,台区经济运行率由2022年的84.65%提升至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