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新型储能将迈向更加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

作者:张维佳 来源:中国电子报 发布时间:2025-07-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地区广阔的戈壁上,一排排形似“集装箱”的“超级充电宝”正默默吐纳着磅礴的电能。这是中亚目前建成并网的最大储能电站,也是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并建成的、单体规模最大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该项目共投运40套阳光电源PowerTitan2.0液冷储能系统,将为乌兹别克斯坦电网提供21.9亿千瓦时电力调节能力。

在能源转型背景下,全球储能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近两个月来,我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持续“爆单”,GWh级订单在世界各地“多点开花”。业内专家指出,全球化是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海外市场拐点将至。今年,欧洲、亚太、中东市场将迎来放量,特别是欧洲市场,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并步入产业发展关键窗口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本轮“出海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外补贴政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储能出海频获GWh级大单

今年上半年,全球储能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带动我国储能企业迎来一波“订单潮”。记者注意到,近两个月来,阳光电源、海博思创、南都电源等多家企业相继斩获海外储能大单,不少订单总规模超GWh级。同时,储能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新变化: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传统市场,向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扩展,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具体来看,6月23日,海博思创与欧洲大型储能项目开发商Repono达成战略合作,将在2027年前共同推进总规模达1.4GWh的电网级储能项目落地。6月29日,该公司又与新加坡能源基础设施开发商Alpina签署合作备忘录,将于2025至2027年期间向后者提供5000套充储一体机,共同开拓新加坡及亚太地区的电动汽车充电储能应用市场。

南都电源日前宣布其拿下印度某知名大型独立发电运营商1.4GWh的储能系统大单,该项目是印度最大的单体储能项目之一。

与此同时,比亚迪储能和阳光电源则接连中标GWh级别的智利储能订单。根据协议,比亚迪储能将为西班牙新能源企业Grenergy位于智利北部的储能项目供应3.5GWh储能系统;而阳光电源则为全球可再生能源企业Zelestra在智利的混合发电项目提供1GWh PowerTitan 2.0液冷储能系统。

除了产品出口外,产能出口也如火如荼。6月27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拟在马来西亚新建储能电池项目,投资不超过86.54亿元。海辰储能在美国首个储能系统制造工厂已于日前正式开业,预计于今年7月份全面投产,届时将具备年产10GWh电池模组及系统的能力。此外,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企业也早已开启全球化产能布局。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储能企业新增出海订单、合作已超过144GWh,较去年同期大增436.27%。其中,中东市场合作、订单量高达33.95GWh,成为增量最大的市场;澳大利亚以30.17GWh紧随其后,占比26.32%;欧洲市场则达到21.1GWh,占比18.39%。

而从锂电池出海规划产能分布看,欧洲为主要布局区域,占比超50%。按照目前扩能进度,2026—2028年将迎来海外产能集中投产期,预计到2030年,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实际投运电芯产能将超过300GWh。


美澳市场盈利能量强

海外订单激增的背后,是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带来的储能需求爆发。机构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有望达到221GWh,同比增长36%。

“全面出海已成为储能企业的共识。”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指出,全球化布局不仅是应对国内激烈竞争的有效策略,也是把握行业发展机会的关键。

而更高的利润,则是企业“出海”的核心驱动力。“尽管海外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但其利润空间更大。”刘勇表示。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外储能系统单价较国内高出0.2元/瓦时至0.6元/瓦时不等。其中,北美市场盈利能力最强,毛利率普遍达到25%~30%,澳大利亚次之,拉美市场由于进入者较少,价格也较为理想,盈利能力排在澳大利亚之后。

与此同时,海外装机需求也在加速释放。“欧洲政策支持力度大,对清洁能源需求迫切;北美市场成熟度高,能源结构调整推动储能需求持续攀升;中东地区能源转型需求强烈,政府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释放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迅速,电力基础设施和能源升级需求旺盛,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海博思创联合创始人、运营总裁舒鹏向记者分析道,今年,欧洲、亚太、中东市场将迎来放量,海博思创在相关区域均有布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刘勇表示,从应用场景来看,北美市场和国内市场相似,以大型风光基地配套的集中式储能,即大储为主;而欧洲市场则因居民用电价格高企,更侧重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当前,欧洲工商业储能及户用储能领域增长迅速,但项目多是兆瓦以下的小型项目。同时,欧洲也在加速规划一些大型投资项目。因此,未来2~3年,欧洲储能市场的增速将大幅提升。2025年至2027年上半年,将是欧洲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刘勇分析称。

他同时提醒,本轮“出海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外补贴政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企业须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与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动态演进。

而在技术路线的选择方面,国内外也有所不同。晶科储能产品总经理吴殿峰告诉记者,光储系统主要有直流耦合(DC-DC)和交流耦合(AC)两条技术路线。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交流藕合,但光伏配储时因为需要经过多级转换,效率损失显著;而直流藕合在海外多有应用,可实现光伏直充储能,省去变压器并提升能效。

吴殿峰强调,技术选择应匹配应用场景,因地制宜:直流储能更适配新能源电站的能量时移需求;交流储能则适合需参与电网调频的独立、共享储能项目。“未来储能市场,赢得场景者赢天下。”吴殿峰说道。

步入洗牌关键期

在看到海外储能市场高毛利优势的同时,也须注意海外市场的潜在风险。

近年来,储能制造业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主要国家正积极谋划储能产业生产制造本地化和供应链本地化。例如,美国加快建立本土产业链,力促锂电池及其核心材料本地化采购,同时限制我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欧洲要求储能电芯本地化率提升,增加合规成本;此外,在中东地区,我国企业也面临知识产权与技术输出、环保合规等风险。

对此,刘勇认为,个别国家出于自身利益出台措施限制进口我国储能产品,对我国储能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其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储能产业链,需要一定时间,三至五年内恐难以实现。“我国拥有完善的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配套体系,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规模化发展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我们要不断创新技术产品,除巩固现有优势外,发展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混合储能等多元化技术路线,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刘勇说道。

此外,同质化竞争问题也不容忽视。远景零碳综合能源业务发展总经理宫照天指出,海外储能市场的发展阶段相较国内市场存在约1~2年的滞后性。海外市场当前所处阶段,与国内约两年前的市场状态高度吻合。

“海外市场一直被视为高价值、高毛率,但最新反馈显示,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已开始出现较强的竞争趋势。海外市场拐点将至。”宫照天判断道。

对于如何把握好“出海”新机遇,刘勇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坚持差异化定位,打造特色化品牌,从单一的产品输出项“技术—品牌—全周期服务”升级;二是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构建具有全球化视野、多元融合的运营团队;三是完善海外产业链布局,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共建全球产业生态;四是加强对目标市场的调研工作,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等情况。

对于储能产业未来的发展,刘勇充满信心。在他看来,“十五五”期间是决定市场格局的关键“大洗牌”阶段,未来两到三年,行业将在规划与价格手段的引导下,逐步优化产能并可控,新型储能将迈向更加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

“全球化是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如大储、工商业储、户储、微电网以及便携式储能)参与国际市场将会更为深入、更为广泛。”刘勇说道。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