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预计2025年新投产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投产装机规模突破5亿千瓦。到2025年底,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8.2%。”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专家汲国强发布《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时指出,“2025年,预计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年GDP增速约为5%。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总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左右。”
《报告》先对2024年的供需形势进行了回顾——2024年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未出现有序用电。随后,《报告》对2025年度电力供需环境开展系统性研判,并对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进行分析与评估。
电力供需环境方面,我国煤炭、天然气供需从相对平衡向宽松转变。
煤炭方面,2025年,我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煤炭进口量稳中有降,全年煤炭库存持续处于高位,煤炭市场将保持基本平衡、时段性波动的发展趋势,市场供需将呈现相对平衡并向宽松转变的运行态势。
天然气方面,受气温偏暖和需求放缓的双重影响,预计2025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速将有所放缓,国内天然气产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进口量或现负增长态势,预计全年我国天然气供需趋于宽松,为气电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来水方面,预计迎峰度夏期间,我国中东部地区降水呈“南北多、中间少”分布。海河流域、黄河流域中下游、辽河流域、珠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暴雨过程多,将有较重汛情;长江下游将出现阶段性汛情;淮河流域和太湖流域降水接近常年同期。
电力需求方面,《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保持平稳增长,总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处于4.0%~6.5%区间。
电力供应方面,预计2025年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预计火电新投产1.27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19.7%。水电新投产1361万千瓦,比上年减少1.2%;核电新投产5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1.9%,为2019年以来新高。2025年沙戈荒基地加速建设,预计风电新投产1.4亿千瓦,比上年增长77.1%,创历史新高。太阳能发电新投产3.8亿千瓦,比上年增长35.5%。新能源新投产装机规模首次突破5亿千瓦。
汲国强指出,综合来看,预计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预计气温因素支撑下降温用电规模将维持高位,预计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局地高峰时段供需紧张。预计度冬期间,受全球变暖等影响,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全年电力供需形势整体较上年进一步改善。
此外,《报告》分析了贸易战对全国及各省电力需求的影响。各地区用电量增长都将受到一定冲击,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所受冲击较大。分区域看,华东地区用电量受负向冲击最大,其次为南网地区,华北、华中、西南地区受负向冲击较小,东北、西北地区受负向冲击最小。分省份看,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所受影响较大。外贸大省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稳经济、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措施,将部分对冲贸易战的负向影响,我国用电量受到的实际冲击将小于理论测算值。
人工智能已迈入由大模型驱动的新纪元,也将对电力需求产生深远影响。《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对电力需求影响机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依赖GPU等高耗能计算设备提供算力支撑,算力需求激增拉动电力需求增长;二是软件算法和芯片效率提升对电力需求增长起到一定对冲效应;三是人工智能通过助力用电效率提升、促进电气化水平提升等间接影响电力需求。
汲国强预测,“十五五”期间数据中心用电量保持高速增长。“人工智能用电直接体现为数据中心用电。从我国数据中心用电规模看,预计2025、203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将分别达到1637亿、10554亿千瓦时,占当年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分别达到1.6%、7.8%。‘十五五’期间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速为45.2%。”